历经160多年的沧桑变化,一项从清朝皇宫流传到海兴县赵毛陶镇的手工技艺盒子灯,一直都在民间手手相传地传承着。从1980年起,盒子灯在中断了25年的制作和燃放后,终于再放光芒。2011年,作为一项民间濒临失传、亟待保护和传承的手工技艺,它正式被纳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
我们迷人的老祖宗留下了特别多有意思的东西。潮汕的英歌舞火了,福建的游神也火了。大家都知道嘴里叼根华子的是张大世子,张大世子成熟稳重,张二世子活泼爱动,赵世子打扮得漂亮就出来玩,华光大世子喜欢QQ糖。村民:出来玩吗?华光大世子:有QQ糖吗?
前言刚刚跨入元宵,央妈就熬夜发布了好几个“盒子灯”,邀请大家一起欣赏咱老祖宗们的智慧和技艺。从视频可以看到,原来早在古代,就已经有不少人深谙“拆盲盒”的乐趣,就连花灯都能做成“盲盒款式”,只有点燃火线,盒子里的花灯才会脱落,一个做工精美的聚宝盆就这么“掉”了出来。
编者按:这是本版邮箱收到的一篇读者投稿。作者较为细致地介绍了自己家乡的非遗——盒子灯,读来饶有趣味。你的家乡也有独具特色的非遗吧。欢迎大家都来“说说我家乡的非遗”。伴随大气磅礴的古风音乐,一个个精美别致的彩灯,从高处的盒子中依次脱落,现场传来观众的阵阵惊呼。
你听说过盒子灯吗?盒子灯,又名盒子花,起源于河北省沧州市,是清代时期十分流行的观花灯民间活动。盒子灯的造型各式各样,有各类动物的、有各地区著名景点的,还有一些是以神话为原型的。盒子灯太好看了,一定不能被韩国抢走!河北人嘴可真严呀!
1月31日晚,盒子灯亮相殷墟考古文旅小镇。 王宏宇 摄□本报记者 李林 杨之甜最近一段时间,安阳市殷都区许家沟乡河西村制作的传统盒子灯在网上爆火,不少网友感叹:“小小盒子装进上下五千年!”“被‘老祖宗’的智慧惊艳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