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冬日的到来,“越冬”老人的旅行已经开始,机场航站楼里拖着大行李箱出游的“银发族”成为重要的旅客群体。首都机场和旅游度假平台统计数据显示,“十一”长假以来,老年人出行比例正在逐步上升。新京报记者在采访中发现,如何让“银发族”顺畅出行已成为机场、航空公司旅客服务的重要方面。
潮新闻客户端 记者 曹露婷 通讯员 尉璐9月13日,长兴县人民医院骨科两个病区单元试行“无陪护”服务。以前,如果家人因病因伤住院,都需要家属陪护。从穿衣、喂食,到擦身、翻身,这一系列照护任务,加之白天晚上连轴转,让很多家庭陷入焦虑与疲惫。
针对无陪老人如何登机,行李怎么搬运这样的旅客服务问题,记者采访乌鲁木齐国际机场分公司旅客服务部旅客服务中心以及多家航空公司,他们的无陪老人、首乘旅客等服务,均可以无偿帮助办理托运行李的手续,帮助登机,让年长旅客出行变得简单。
在上海的一些医院里,“无陪护”病房模式正悄然兴起。这里,专业的医疗护理员全天候守护,为患者提供无微不至的生活照护,无需家属亲自陪护,亦无需自聘护工。这一创新之举,为医院陪护问题带来了新的解题思路。长久以来,医院陪护一直困扰着患者和家属。
东南网7月29 日讯(通讯员 池雪喻)日前,建瓯市立医院在外三科正式开展“无陪护”试点病房工作,旨在进一步减轻患者家属住院陪护负担,为病人提供更周到、更专业的护理服务。试点一段时间后,“无陪护”试点病房的运行如何?是否能够满足患者的需求?
多地试点“无陪护病房”服务,医院护工队伍正悄然发生变化从护工到医疗护理员,“辛苦活”变成了“技术活”阅读提示2024年10月,国家医保局出台护理类立项指南(试行)和优化调整护理价格政策通知,“免陪照护服务”成为新增项目,国内多家医院开始试点“无陪护病房”。
“一人住院,全家忙得团团转”,这是大多数患者住院、家人陪护的真实写照。一边是护士配置缺口严重,难以满足患者需要;一边是家属为了陪护患者,工作生活两头累。两难之下,无陪护病房作为一种创新医疗服务模式,逐步走进大众视野,引起关注。
“快来帮忙,有急诊转来的患者。”半夜0点,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人民医院住院部骨伤一科的走廊内,一阵嘈杂的脚步声和转运床的滚轮声打破了宁静。“护士,你知道在哪能联系到护工吗?”病床上,腿部骨折的包伟急忙打听。“先生,我们不是护士,我们就是您要找的护理员。
随着春运大幕开启,河北石家庄正定国际机场客流量不断上升。1月31日上午,2号航站楼大厅的值机柜台、安检口前,旅客已经排起长队;而在2号门门口,一位老人却在左右徘徊。“叔叔,请问需要帮助吗?”正在大厅内工作的值机引导员王雪梅发现老人后,主动上前询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