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山西省文化和旅游厅】一双脚跷古老的行头在响彻云霄的锣鼓声和掌声雷动的欢呼声中扭起秧歌远远望去仿若一场“云端”起舞的空中“芭蕾”这便是踩高跷“高跷”谐音“高瞧”踩在高跷上站高望远寓意着新的一年步步登高饱含着老百姓对美好生活的期盼踩高跷是绝活,是艺术更是一种文化它让乡野的民间
高跷走兽演绎神话传说 2月17日,稷山县清河镇阳城村的民间艺人在表演高跷走兽闹新春。高跷走兽是稷山县当地的一种传统民俗社火文化,至今已有三百多年的历史,现有的阳城高跷走兽有独角兽、貅狼、麒麟、猫、黑狸虎、梅花鹿、貘等。
【书衣之美】高跷走兽是山西省稷山县传统舞蹈,盛行于清朝雍正初年,至今已有近三百年的历史。由两人表演的连体高跷,将人与兽巧妙组合,造型有独角兽、梅花鹿、花狸虎、鳌、貘、麒麟等,通过对神话传说的演绎,表达着百姓祈盼风调雨顺、农业丰收的美好愿望。
运城晚报讯(记者 景斌)近日,CCTV-10《读书》栏目之“2023年度品牌出版社好书大赏”推荐了非遗绘本《高跷走兽》。节目中,希望出版社社长、总编辑王琦分享了她们社出版的好书。她一共分享了四本书,分别是《慈江雨》《游过月亮河》《中国韵》《高跷走兽》。
3月9日,稷山县清河镇阳城村的民间艺人在表演国家级非遗“高跷走兽”。高跷走兽2006年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它由兽头、兽身和表演人员组成,表演时二人足踩高跷同演骑兽状,演员负重荷,按曲牌节拍行走。辅助配乐由锣鼓、花鼓等打击乐器组成。
图为制作完成的兽头。师傅为学生绑高跷。黄河新闻网运城讯(记者郝辰研)“高跷走兽包括独角兽、貅狼、麒麟……”在稷山县阳城村的墙壁上,一幅幅走兽画卷栩栩如生,这些画作以严谨细腻的笔触和丰富的色彩,生动展现了高跷走兽的形象,配上文字解说,传递出古老文化的魅力。
晋城市阳城县文化广场,该县8个乡镇20个村的元宵节街头文艺汇演喜庆热闹,老百姓以载歌载舞的形式祈盼风调雨顺、五谷丰登。 马宏泰摄元宵佳节,三晋大地沉浸在一片欢乐祥和的热闹氛围中,各地纷纷举办丰富多彩的庆祝活动,共度这一传统佳节。在热闹的街头巷尾,五彩斑斓的花灯照亮了夜空。
▶1月7日,稷山县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高跷走兽”传承人王维鹏正在彩绘“高跷走兽”的兽头。 春节临近,稷山县阳城高跷走兽保护中心的省级非遗传承人、市级非遗传承人在加紧赶制“高跷走兽”的演出道具。他们采用原生态的制作方法对兽头进行打造,使每个兽头都是一件无与伦比的艺术品。
①2月17日,稷山县清河镇阳城村“高跷走兽”闹新春。栗卢建摄②2月22日,永济市普救寺景区,各类民俗表演热闹非凡。本报记者阮洋摄③2月23日,阳城县11支农民代表队欢欢喜喜闹元宵。马宏泰摄④2月15日,舞狮队在舜帝陵景区进行“天塔舞狮”表演。
#赛博朋克山西##千年非遗“打铁花”##“社火”巡游展演#……这个年,在山西的大地上每一处都弥漫着浓浓的年味今天,让我们一起盘点那些火出圈的山西年味儿↓↓赛博朋克在山西没有一棵树是黑着过年的这是独属于山西人的浪漫今年春节假期山西再次凭借这一独特的春节习俗在互联网上火“出圈”很多山
2023年是全面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开局之年,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起步之年,为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贯彻落实第十一次全国文代会和省委第十二届五次全会精神,深入贯彻落实我省全方位推动高质量发展的目标要求,山西省文联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将文艺工作融入山西发展大局,坚守中华文化立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按照“坚持一个遵循、推进两个转化、实施五项工程”的基本工作思路,积极开展“深入生活、扎根人民”主题实践活动,特在春节期间举办“镜头里的年味”图片展。
封面新闻记者 杨峰 山西阳泉摄影报道天塔龙狮,艺人扮演的狮子登上8米高的天塔舞龙舞狮、高跷走兽、铁花飞舞……2月1日,大年初四,独具山西特色的春节文化活动在阳泉市1947文化园内接连上演,引来游园群众驻足欣赏、喜接福气。
过春节是什么样子的?一千个人心中有一千种答案。但是对于山西人而言,春节不仅仅是“回家团圆”的节日,也不仅仅是除夕夜餐桌上的年夜饭。春节,在山西人的字典里,是假期、是美食、是团聚,是北方人民“土气”却热闹的民俗活动、也是深藏在山西人血脉里的共同的印记。
近日,山西省文旅厅公布了2024年度山西省非遗保护实践典型案例(10家)、非遗工坊典型案例(10家)以及非遗与旅游深度融合典型案例(20家)。从即日起将对评选出的典型案例进行陆续宣传展示,加强典型的示范带动作用,鼓励涌现出更多更好的非遗保护传承新路径、新举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