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0月10日,以色列最好的科学研究所——魏茨曼科学研究所的Moshe Oren教授在Nat Rev Drug Discov上发表了一篇名为Drugging p53 in cancer: one protein, many targets的综述文章,系统评估了靶向p53蛋白功能失活用于癌症治疗所做的尝试和努力,并讨论了临床开发过程中遇到的挑战。
其中,EGFR基因作为NSCLC靶向治疗的中流砥柱,也有不少共突变的相关研究,这些共突变基因除了给临床预后带来启示,也将为定制联合治疗策略或新药研究开辟新道路,因此相关研究内容非常值得临床医生进行深入了解,小编特摘选了一篇Federica Pezzuto等人于2023年在Lung Cancer重磅发表的一篇名为“The significance of co-mutations in egfr-mutated 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optimizing the efficacy of targeted therapies?
TP53是人类癌症中最常见的突变基因之一,据估计,超过50%的癌症都携带TP53基因突变。随着对p53研究的进一步深入,科学家们正在利用不同手段靶向这一靶点,包括从传统的小分子药物,到双特异性抗体、蛋白降解疗法、基因疗法和RNA疗法等创新治疗模式。
在我国,肺癌是发病率及死亡率均居高位的恶性肿瘤之一,且EGFR突变是肺癌靶向治疗中最受关注的热门靶点之一,目前国内已经有多款靶向EGFR的药物上市。但针对EGFR突变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治疗中存在的耐药问题,亟需进一步的临床探索。
结直肠癌是全球第二常见的癌症,美国每年有超过150000 例新发癌症诊断。抗EGFR药物:西妥昔单抗:适用于RAS/BRAF野生型的左半结肠癌患者,特别是在进行FOLFOX或FOLFIRII化疗方案时。
肺癌的发生发展与致癌驱动基因变异有很大的关系,EGFR、ALK和ROS1是非小细胞肺(NSCLC)癌常见的突变靶点。但同样的基因突变,疗效却有明显差异,一部分要归因于另外一个突变——TP53,是导致肺癌靶向治疗疗效差的重要因素。
没有经历过的,肯定不能明白,只有经历过之后,才能体会出个中滋味。我与大哥开车连夜赶回家,因为疫情管控的原因,到了医院门口却不让我们进去,最后好说歹说,加上我们又在医院门口测了一次核酸,终于网开一面让我们进去了。
11月12日,九江市妇幼保健院西院住院部8楼儿童血液肿瘤科内,成功开展了江西省首例B系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伴有DUX4和TP53突变患儿的贝林妥欧单抗新型免疫治疗,标志着该院儿童血液肿瘤科在治疗难治性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方面取得重大进展。
瑞金医院复发淋巴瘤临床研究专病门诊开诊,接待一名患者。 瑞金医院 供图8月23日,澎湃新闻记者从上海交大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获悉,该院近日正式开设复发淋巴瘤临床研究专病门诊,这也是全国首个为复发淋巴瘤患者开设的临床研究专病门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