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不起眼的竹子,全身上下都是宝,可真正懂它的人并不多。多年生禾本科竹亚科植物,茎多为木质,也有草本,种类很多,有的低矮似草,有的高如大树,生长迅速,是世界上长得最快的植物,竹子非常坚韧,许多材料也是用竹子制成的。
导读:竹子茎秆中间藏着“宝”,药用价值太高了,可惜很少有人了解。文:黄老邪大自然非常神奇,其中所含的一切物质,都是有价值的,包括农村的花草。我们常说乡间花草,无一不是宝,事实还真是如此,大多数中药材正是来源于大自然中的一草一木,有价值的东西从不缺少,缺的是善于发现的双眼。
【拼音名】Shān Zhú Zi【来源】为藤黄科藤黄属植物多花山竹子Garcinia multiflora Champ.及岭南山竹子G. oblongifolia Champ.,以树皮(内皮)入药。四季可采,砍伐茎干,剥取内皮,切碎晒干备用。
我国人民历来喜爱竹子,中国也是世界上研究、培育和利用竹子最早的国家。从竹子在中国历史文化发展和精神文化形成中所产生的巨大作用,竹子与中国诗歌书画和园林建设的源远流长的关系,以及竹子与人民生活的息息相关中不难看出,中国不愧被誉为"竹子文明的国度"。
竹子是植物界禾木科,多年生植物,品种繁多,分布地区极其广泛。竹树杆挺拔,修长,四季青翠,凌霜傲雪,倍受中国喜爱。它与梅、兰、菊并称四君子,与梅、松并称三友,古今文人墨客爱竹者咏竹者众多。竹类喜欢温暖湿润的气候,对水分高于气温和土壤,既要有充足的水分,又要有排水良好的通道。
竹笋自古被视为菜中珍品,故有“山珍”之称。竹笋品类繁多,市场销售的有毛笋、冬笋、青笋等,其中毛笋多出于浙江、福建山区,青笋多出于云贵山区。竹笋味甘而寒,入胃、大肠经。《本草求原》记载:“清热除痰,同肉多煮,益阴血。”《随息居饮食谱》记载:“甘凉,舒郁,降浊升清,开膈消痰。
诗人苏东坡言:“可使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无肉令人瘦,无竹令人俗。人瘦尚可肥,士俗不可医。”由此可见他对竹的赞赏和酷爱。竹的外表坚韧挺秀、青翠雅洁,既能观赏,又能食用,还能入药。竹叶、竹茹、竹沥、竹黄,您分得清吗?快跟随小编一起看看竹子家族的药用价值吧。
淡竹叶甘、淡、寒,归心、胃、小肠经,为清热药之清热泻火药。淡竹叶甘寒,甘可生津,寒则清热,又入心、胃经,能清泄心、胃热邪,有清热泻火,除烦止渴的功效,用于治疗热病伤津,心烦口渴,即热病烦渴,常与石膏、芦根、天花粉等清热泻火药配伍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