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在县以下讨论农村发展与治理时,基本上都主张发展壮大集体经济,主张服务组织化等。你在县以上讨论农村发展与治理时,基本上都主张发展壮大县域经济、龙头企业、社会化服务、大学生村官、驻村工作队等等,发展集体经济不怎么提及。
不过,李昌平教授在他的文章《李昌平:周家庄乡为什么没有不结婚、不生娃的现象发生?》中,所倡导的价值观却难免让人产生困惑:我旁边不远距离的周家庄人民公社,是李昌平教授心目中的桃花源吗:“青年人不结婚、结婚也不生孩子,成了中国最大的问题,没有之一。这个问题不解决,科技再怎么进步,经济再怎么升级,都没有意义。”
这句话在我脑海中挥之不去,愤怒和失望交织在一起,让我写下这篇文字。最近,这位以“农民代言人”自居的李昌平,又开始在媒体上大放厥词,一如既往地将矛头对准改革开放,对准国家发展,试图将中国社会倒退回过去那段不堪回首的岁月。
集体经济,是民营经济的一种。集体经济,主要有乡镇集体经济、村集体经济及小集体经济。奇葩的是,在我国的各级干部队伍中,知道乡镇是一级集体经济组织的人很少,很少,且有很多县市区及乡镇领导傻里傻气的把乡镇集体经济改制为国有经济;
如果我说3年后的乡村治理体系会崩溃,有些人肯定会指责我李昌平脱离农村实际太久了,只是胡说八道罢了!1984年解散政社一体化的人民公社,同时成立乡镇人民政府,乡村从此政经分离、政企分离、村社分离、社企分离。
聊起,文章中有一段是这么写的,标题也是从这截取而来,只是简单聊聊看法而已,不涉及其他。“我经常安慰无辜受处分而愤愤不平的基层干部,劝他们要心平气和、心情愉快、面带微笑地接受上级的处分,要以此为“光荣”,因为这是为上级党委政府及部门领导承担责任,是为维护大一统体制而承担责任,要勇于担当和乐于牺牲。
事实是,国家并没有禁止农民养猪,一家一户的饲养方式,是农民迫于无奈的现实自愿放弃的。记得七八九十年代,在我们鲁西农村,家家户户都养鸡、鸭、猪、羊、甚至是牛、马、驴大牲畜,猪圈就建在自家院子里,那个年代物质本来就匮乏,连吃饱饭都很奢侈,别说是用粮食喂猪啦,那个时候人们喂猪用的是地里的青草和庄稼颗、地瓜叶、白菜帮等一些要丢弃的东西,有的掺些豆饼,豆饼可是少有的奢侈品,冬天用的是晒干的草料,刷锅水也成了喂猪的好东西,因为粮食不足,草料居多,农户家里的猪不像现在几个月就可以出栏,那个时候一般要经过一年多才能出栏,所以那时候的猪肉也特别的健康营养,沤的猪粪肥又可以作为土杂肥养地,没有花肥农药的粮食自然也是环保健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