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云南省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盈江县石梯村,摄影师拍摄到国家二级保护动物凤头雨燕育雏画面,跟随视频一起看看在小小的鸟巢里,小鸟是如何一天天长大的?(尹以祜 何海燕 班鼎盈)凤头雨燕(摄于4月4日)。新华网发(尹以祜 摄)凤头雨燕育雏(摄于2月22日)。
近日,在云南省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盈江县的石梯村,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凤头雨燕正进入繁殖期。凤头雨燕的巢十分小巧精细,被称为“最小鸟巢”之一,一般都会选择在一根比较细的树枝上,正好可以安放一枚蛋,雄鸟和雌鸟会交替在树枝上守护鸟蛋。
近日,在云南省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盈江县的石梯村,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凤头雨燕正进入繁殖期。筑“最小鸟巢”的凤头雨燕进入繁殖期。(何海燕 摄)凤头雨燕是一种小型鸟类,体长为21—25厘米,其最显著特点是头上长有长长的羽冠。
福建日报·新福建客户端11月25讯(记者 张辉)25日,2023年海峡两岸中华凤头燕鸥保育交流暨海峡两岸生态保护融合发展专题培训活动,在闽江河口湿地博物馆举行,现场发布2023年度全球中华凤头燕鸥种群数量。
明天(5月22日)是国际生物多样性日,我们来认识一种全球珍稀濒危鸟类——中华凤头燕鸥。中华凤头燕鸥,是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鸟类,被《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列为极危物种。中华凤头燕鸥第一次被发现是在1861年的印尼,那时还不叫中华凤头燕鸥。
潮新闻 记者 汪子芳东海边浪潮奔涌,在距离陆地30多海里的南麂列岛上,海鸟翻飞,涛声阵阵。“3号‘中华小崽’又出飞了。”8月15日早上7点刚过,驻守在平阳南麂列岛平峙岛的志愿者何既白和李昕照,再次通过望远镜看到了学飞的中华凤头燕鸥小宝宝。
6月夏风拂面,闽江河口国家湿地公园里繁花锦簇,蓬勃的生命力在闽江河口湿地蔓延,包括“神话之鸟”中华凤头燕鸥等多种鸟类进入繁育季。现在,在闽江河口湿地,可以看到很多大鸟带着鸟宝宝在觅食、嬉戏。黑翅长脚鹬带着宝宝。
25至27日,2023全球滨海论坛会议举行。作为论坛会议的组成部分,26日上午,由福建闽江河口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处主办、联合福建省观鸟协会承办,主题为“迁徙物种保护的滨海协同”的“神话之鸟”保护行动工作坊会议举行。
大紫胸鹦鹉(8月27日摄)。新华网 丁凝 摄在云南糯扎渡省级自然保护区的茂密森林里,生活着各种各样的可爱动物。印度野牛取食硝盐、蛇雕育雏、大紫胸鹦鹉梳理羽毛……这些难得一见的珍贵影像都被记录在了镜头和保护区的监测仪器里。
5月11日是世界候鸟日今年的主题是“保护昆虫,保护鸟类”🐦️🐞🦋世界候鸟日是一个全球性活动,一年两度,分别设在5月和10月的第二个星期六,以配合不同半球鸟类迁徙的周期性。候鸟翩翩 如约而至位于闽江入海口的闽江河口湿地,是福建最大的原生态河口湿地,也是候鸟迁徙路线上的重要驿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