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7月23日在陕西柞水高速公路桥梁垮塌灾害救援现场采访了解到,截至目前,现场共投入救援力量2230余人和数百台各类设备,分10个搜救作业段持续开展搜救。记者当天从桥梁垮塌发生地一路沿金钱河向下游行进,沿途看到,救援人员在多个作业点使用挖掘机、舟艇、无人机等设备进行搜救。
央视网消息:目前,据记者在搜救现场了解到的情况,已有部分坠河车辆被确定位置。今天(7月21日),消防人员与专业水下蛙人正密切配合,正尝试进入车厢内部,搜索失联人员。随着各专业救援团队不断驰援,水下机器人、声呐等专业水下搜救设备也在不断投入使用。
地震救援机器人具有传感探测能力强、搜救效率高、灵活性高、行驶速度快、越障能力强等优点,不仅能够代替或辅助救援人员执行危险系数较高的救援任务,进而降低救援人员受伤风险,而且能对救援环境进行探测、监控,并输出有效信息,为救援人员提供参考,辅助救援任务安全实施。
来源:【红网-时刻新闻】红网时刻新闻5月13日讯(记者 任晔 张必闻)小小的身躯,发挥大大的能量。在2023长沙国际工程机械展的自然灾害防治技术装备创新成果展馆,记者看到了一个橘色外壳的小机器人,它叫“全地形消防内攻侦察机器人”。
今年是上海国际科创中心建设十周年,正在加快从“建框架”向“强功能”迈进。布局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加快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上海勇争先、走在前。发现更多的“科创之花”,结出更多的“产业之果”,是推出企业家访谈《科创解码》的初衷。
延庆区东红山隧道在施工时突发“坍塌”;公路巡查员发现康张路妫河2号桥桥墩“受损”,桥面出现“裂缝”;G6辅路青龙桥隧道内发生货车“起火”事故……多部门迅速响应,救援力量快速到达,智能机器人“各显神通”,最短时间内完成了多事故应急处置和救援工作。
新京报讯(记者彭镜陶)10月24日上午,北京丰台区消防救援支队在北京建工木材厂,组织开展大型仓储库房实战化演练。当日全勤指挥部、通信保障分队,以及6个消防站、1个小型站,共计16辆消防车80余名指战员参与。消防救援人员在演练中使用水枪灭火。
7月19日20时40分许,陕西商洛市柞水县境内一高速公路桥梁因山洪暴发发生垮塌,导致多辆车辆坠河。今天(22日),来自武警、消防、解放军在内的超过2000名救援力量持续在垮塌现场下游的水域展开拉网式搜寻。位于下游的腰坪水库今天上午找到一名失联人员遗体,成了搜救工作的重点区域之一。
7月5日,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记者从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八院获悉,近日,八院802所研制的“基于毫米波雷达的隧道和管廊救援用小型多参数融合自适应探测平台”成果亮相全国自然灾害防治技术装备成果展。该成果是中国首台小型化多参数融合的隧道和管廊救援机器人。
【环球科技报道 记者 朱佩】据俄罗斯“卫星”新闻网6月8日消息,俄罗斯托木斯克理工大学网站发布消息称,该大学的学生正在研制用于搜救行动的智能蜘蛛机器人,该机器人可以识别周围的物体,并在不平的表面移动。该机器人被命名为"蜘蛛"是因为它通过六个机械手移动,外形就跟蜘蛛一样。
3月1日,长沙经开区龙华中心消防救援站组织开展排涝车供水与多台消防机器人出水实地测试演练。此次演练,重点针对供水系统是否能保证多台消防机器人达到大流量不间断的出水,对华讯大功率排涝车、三一21米举高喷射车、豪沃陕西银河车、消防机器人进行实地测试演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