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温小娟“亲家母你坐下,咱们说说心里话……”4月1日晚上6点30分,跟往常一样,平顶山市郏县茨芭镇齐村一家农户传出阵阵戏曲声,三三两两的街坊邻居、戏曲爱好者闻声前往,他们知道这是“麦田乡馨”抖音直播间准时开唱了。仅仅十几分钟的时间,“麦田乡馨”直播间点赞量就达50万+。
来源:央视新闻客户端白字戏,是广东省汕尾市的地方传统戏剧,2006年被列入国家级非遗名录,也是广东省的濒危剧种之一。近些年来,白字戏传承者们通过对剧本的创新和传播方式的转变,不断地扩大影响力,让这一稀有剧种焕发出了新生机。
作者:徐雪霏传统戏曲,作为中华民族悠久历史的艺术瑰宝,承载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民族精神。然而,随着现代娱乐方式的多样化,传统戏曲似乎逐渐失去了原有的光环。如何让传统戏曲“破圈”,吸引更广泛的受众,特别是年轻人,成为业界关注的焦点。
封面新闻记者 杜恩湖 受访者供图“掐指一算,今年我已经离开央视10年了。”日前,央视原戏曲节目主持人白燕升接受封面新闻记者的采访时表示:“如今,做自己想做的、爱做的事业特别充实、幸福。”在新的艺术人生道路上,白燕升与山西的情缘更进一层。
原标题:以戏曲节目融合传播创新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晚会基于户外360度开放式主会场设置,融入具有地域特色的古戏台等多种现实空间,依托XR、CG合成等数字技术手段,将戏曲艺术与文物古迹、诗词典籍、非遗文化、地域风情等元素紧密结合,拓展空间场景表达,强化空间叙事,让观众、尤其是青年观众在弦歌不辍的戏曲艺术中真切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
燕赵都市报纵览新闻记者 卢伟丽 侯艳宁华美的服饰、激越婉转的声腔、行云流水的动作,舞台上演员们倾情演出,台下观众们如醉如痴。4月26日,全国戏曲(北方片 )会演暨梆子声腔优秀剧目展演在河北石家庄鸣锣开演。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戏曲艺术在新时代如何传承与发展一直是备受关注的话题。
江苏有哪些地方戏种?哪怕你是个老戏迷,可能也不一定能回答完全:除了大家熟知的昆曲,其实还有扬剧、锡剧、淮剧、淮海戏、通剧等等十多种。而如今,有不少老戏迷可能都在逐渐淡忘的地方戏曲种类,却在互联网上,通过直播PK、打赏等等方式,重新焕发青春,甚至拥有了更多的年轻戏迷和家乡拥趸。
原标题:传统戏曲以新媒介觅得新知音一些戏曲短视频和直播的破圈而出,使更多人对这个古老的文艺形式产生兴趣。图为参观者在中国秦腔艺术博物馆里观展。新华社发【网聚青春的声音】不久前,一则戏曲短视频登上社交平台热搜榜。短短十几秒的视频,再现了桂剧“三跌四出”“箱内换衣”的绝活。
中新社成都1月5日电 (王利文 唐倩)“守正不是守旧,中国戏曲不能‘老戏老演,老演老戏’,必须走创新之路。”1月5日,武汉大学教授、中国戏曲学会顾问郑传寅在四川成都指出,古老的中国戏曲在促进中外文化交流上,大有可为。
作者:李华裔随着媒介融合愈演愈烈,戏曲艺术在内容生产、演出业态、传播途径方式等方面不断进行自我调适,在传播载体与媒介物的变换中,经历着一次又一次“重塑”。媒介融合的趋势及前景为戏曲艺术打开了一扇天窗,连接起传统与现代、历史与未来。
近年来,青年演员走进直播间,打开了戏曲传播的新局面。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2月,已有231种戏曲在抖音开通直播;2021年2月至2022年2月期间,抖音戏曲类主播收入同比增长232%,在已经开通直播的戏曲中,73.6%的戏曲种类获得过打赏。
原标题:举办优秀剧目展演,探索多元途径传播稀有剧种,在传承中发展8月27日至9月1日,2024首届中国戏曲稀有剧种优秀剧目展演在山东滨州博兴县举行,来自各地的41个戏曲稀有剧种轮番登场:阿宫腔《白蛇传·游西湖》时而婉转,时而刚劲;台州乱弹《活捉三郎》充满民语乡韵,唱腔丰富;藏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