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台州12月29日电(傅飞扬 张笑川雨)“12月初,我们制作的无骨花灯漂洋过海,成为LVMH集团赠送给客户的礼物;蛇年春节,我们还将制作外语版无骨花灯发往海外……”近日,在浙江省台州市仙居县,仙居针刺无骨花灯县级传承人朱福伟受访时说,无骨花灯用色热闹喜庆,具备中国元素,成了海
来源:中国新闻网 永昌无骨花灯以指尖“针”功夫演绎出匠心独运的绝美篇章。它无骨而挺立,仅凭纸张折叠粘贴与万千针孔,便成就了轻盈坚固的艺术奇迹。每一盏花灯,都是匠人心意的传递,让我们在光影交错间,深刻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与不朽生命力。
请点击输入图片描述杨晓通 摄2月24日就是正月十五元宵节了。元宵节也称灯节,在瑞安,闹花灯以曹村为盛。玲珑剔透的无骨花灯更是曹村的特色花灯,深受大家的喜爱。曹村人池仁千是目前唯一的“针刺无骨花灯”温州市级非遗传承人,而今已69岁的他,已经扎了30多年花灯。
【一线讲述】花灯无“骨” 传承有“光”讲述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灯彩(仙居花灯)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 王汝兰今年春节,仙居特别热闹。安山板凳龙、跳跳马等民俗活动一场接一场,让我欣喜的是,仙居针刺无骨花灯也成了年轻人的“心头好”。
中新网金华2月24日电(董易鑫 董莹)织布女织布、小货郎挑担、打更人打更、捕鱼人背着鱼篓、放牛娃扬鞭、酒肆小二正在倒酒……这些展现民众百态的生动场景“浓缩”于许宅花灯里。许宅花灯上,“再现”织布女织布。
第37届中国·秦淮灯会现场布置的花灯。杨素平摄“正月里来正月正,正月十五闹花灯”。当农历新年的第一轮圆月升上天空,人们张灯结彩,欢聚一堂,赏花灯、猜灯谜、品元宵,共度这个喜庆祥和的团圆夜。流光溢彩的元宵节里,绚丽的花灯最能烘托节日氛围。
一到周末,台州市仙居县皤滩乡山下村道渊古宅就会热闹起来。“一拨拨小朋友来村里看花灯、学文化。了不得,‘老文化’还能再次受欢迎。”村民方钰家与道渊古宅仅一墙之隔,她看着手艺人带着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针刺无骨花灯进入古宅,见识到了传统文化为乡村发展带来新动能。
村民在夜幕下舞动板凳龙。 陈月明 摄板凳龙队伍穿行于街巷中。(无人机照片) 陈月明 摄 舞龙队老艺人给龙头龙珠点灯。 陈月明 摄 舞龙队队员在给板凳龙龙头挂针刺无骨花灯,仙居针刺无骨花灯是中国国家级非遗。 陈月明 摄 夜幕降临,舞龙队队员们舞动板凳龙吸引村民们观看。
春节的这段时间,许宾的手几乎就没停过。来找他买花灯的人数不胜数,为了让大家都能买到喜欢的花灯,最近他每天都要从早上7点,忙到晚上的12点多,“做客服接单、安排生产、处理售后,再加上我自己也是生产主力,真的是忙到脚不沾地”。
来源:人民网-浙江频道学生体验针刺无骨花灯制作。人民网 叶宾得摄学生体验针刺无骨花灯制作。人民网 叶宾得摄学生体验针刺无骨花灯制作。人民网 记者 张丽玮摄针刺无骨花灯成品展示。人民网 叶宾得摄针刺无骨花灯制作工艺工具展示。人民网记者 张丽玮摄王汝兰正展示针刺无骨花灯制作工艺。
潮新闻客户端 编辑 周丰1月11日,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与文化和旅游部联合推出的大型文化节目《非遗里的中国》年度盛典暨第二季启动仪式在上海举行。《非遗里的中国》第一季节目选取全国13地为拍摄地,其中浙江2地入选。台州市、湖州市代表上台领取“《非遗里的中国》拍摄地”铜牌。
中新网浙江新闻5月25日电(董易鑫 董莹)竹编作骨、棉布为肤,在几位工匠的合作之下,一盏栩栩如生、惟妙惟肖的鱼灯顺利完成。鱼灯栩栩如生、惟妙惟肖。吴意琼 摄“一盏鱼灯大致分几个步骤,扎骨架、裱糊、上色、装配件,现在有几位老师傅一起合作,产量明显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