塞内加尔商人苏拉,是本届中非企业家大会的参会嘉宾。从事中非贸易20多年,他从中国蓬勃发展的新能源汽车市场发现了新商机。他采购了100辆中国新能源汽车,并在达喀尔注册了一家网约车公司,计划学习中国的网约车模式进行运营。
国际在线消息(记者台学青、常磊):日前,中国水产有限公司(CNFC)和塞内加尔合作建设的水产品加工厂向中塞记者敞开了大门,让记者们有机会进入这个在塞内加尔规模最大的水产品加工车间,了解塞方员工在这里的工作和生活。
这是美联社日前的一篇报道,文章认为“在非洲,中国比美国更有竞争力”。在塞内加尔从事翻译工作的华人小赵告诉《环球时报》记者,目前在塞的中国人约有六七千人,其中大部分都是参与当地建设的中企员工,此外还有部分经营中国超市、中餐馆的生意人。
来源:中国经济网图为塞内加尔第一机械装备有限公司车间里摆放的农用机械。漂洋过海的“中国制造”正在塞内加尔的田间地头辛勤耕耘。9月初,记者来到位于捷斯市的中资塞内加尔第一机械装备有限公司(SPEM),崭新的车间里整齐地摆放着各类农用机械,中塞两国的员工都在忙碌着。
新华社北京8月29日电 《参考消息》8月29日刊发文章《“世界超市”义乌助力“中国制造”通达非洲》。文章内容如下:浙江省义乌市汇聚着中国各地生产的210万种商品,其丰富的商品品类和四通八达的物流体系,让这里成为中国对非贸易的“桥头堡”。
来源:Ipowgw在21世纪初,随着中国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中国制造业顺势开启了全球化征程,融入了全球产业分工体系。就在2004年,广州的沈延昌和杨艳娟夫妇敏锐地捕捉到这一时代浪潮所蕴含的机遇,毅然投身其中,而乐舒适的成长故事,也随之悄然拉开序幕。
新华社杭州8月21日电 题:“中国制造”走俏非洲新华社记者许舜达、朱涵、孔令杭“看,这是我订购的100辆中国新能源汽车,在达喀尔非常受欢迎!”在中国义乌,塞内加尔商人苏拉哈特向记者展示了手机上的一段视频。视频中,白色的五菱缤果汽车整齐地排列在塞内加尔首都达喀尔的一处停车场里。
来源:央视新闻客户端被称为“世界小商品之都”的浙江义乌,是中非经贸合作的重要窗口。这里的出口商品,近五分之一是发往非洲;每年到义乌采购的境外客商中,非洲客商占比超过百分之十。仅今年1至7月,非洲客商入境超5万人次,其中常住义乌的非洲商人超过3000人。
涂胜 张永生 朴馨语 周睿能弹钢琴的智能仿生手,会写毛笔字的AI书法机器人,多场景应用MR眼镜……4月15日至19日,以“先进制造”为主题的第135届中国进出口商品交易会(以下简称“广交会”)第一期在广东广州成功举办,优质参展企业“各显神通”,全球采购商现场“淘新”“打货”。
来源:【湖南日报】(易娅琴。通讯员 供图)湖南日报全媒体记者 陈奕樊湖南建投国际贸易有限公司总经理易娅琴的办公桌上,躺着一份进口津巴布韦矿石的“成绩单”:今年1至3月,公司从津巴布韦进口额达3010万元。“一季度湖南对津巴布韦的进口额为4900万元,我们占了其中的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