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教育部长谢尔盖·克拉夫佐夫25日宣布,在已通过的必修课大纲中收入了法捷耶夫的《青年近卫军》和有关卫国战争的各类体裁的文学作品,如邦达列夫的《热雪》、西蒙诺夫的诗歌《炮手之子》、肖洛霍夫的长篇历史小说《静静的顿河》等。
普京在讲话中称,这才是真正影响俄罗斯未来百年命运的大事件,要求教育部门一定要重视。之所以要这样做,是因为俄罗斯在思想意识领域是真的吃过美国人的大亏,包括今天的俄乌战争,斯拉夫人自相残杀死伤百万,也是当年苏联意识形态阵地被美国人占领留下的后遗症和恶果。
俄罗斯教育部长谢尔盖·克拉夫佐夫25日宣布,在已通过的必修课大纲中收入了法捷耶夫的《青年近卫军》和有关卫国战争的各类体裁的文学作品,如邦达列夫的《热雪》、西蒙诺夫的诗歌《炮手之子》、肖洛霍夫的长篇历史小说《静静的顿河》等。
可以说,现在的俄罗斯,在走了一段非常曲折危险的弯路之后,逐渐醒悟过来了。当年,叶利钦为代表的美国西方国家既得利益资产阶级代理人,夺取国家统治权力之后,否定代表无产阶级底层人民的苏联,推行全盘西化的政策方针,俄罗斯各行各业包括事关国计民生的行业,都搞了“休克疗法”,俄罗斯在崩溃的路上一路狂奔,人民落入苦难之中。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是前苏联社会主义文学的一部名著,是作家尼古拉·奥斯特洛夫斯基创作的长篇小说,小说主要是塑造了保尔柯察金这一艺术形象,生动地描绘了前苏联时期工业化进程中的各种人物和事迹,展现了工人阶级在艰苦环境下努力奋斗、不断钻研的精神。
《钢》在各国得到广泛传播,尤其是中国,影响了几代人的思想。其影响力在文革时期形成,当时中国青年出于对革命的向往,和对阶级斗争的探索,对世间的各种情感抛诸脑后,《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便成为了对当时中国青年影响力最大的书籍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