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从南京大学了解到,南京大学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葛荣峰教授、朱文斌教授、王孝磊教授与澳大利亚科廷大学Simon Wilde教授合作,创建了锆石氧逸度-湿度计,并据此方法系统厘定了太古宙(25 – 40亿年前)花岗质岩石的岩浆氧逸度和水含量,发现其类似于现代岛弧岩浆,指示太古宙俯冲
今日,记者从天府锦城实验室(前沿医学中心)获悉,11月7日,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生物治疗全国重点实验室和天府锦城实验室(前沿医学中心)邵振华/颜微团队联合山东大学孙金鹏/于晓团队在Nature正刊上发表了最新研究论文。
7月6日,国际一流学术期刊《自然》(Nature)杂志正刊发表了华为云盘古大模型研发团队研究成果——《三维神经网络用于精准中期全球天气预报》(《Accurate medium-range global weather forecasting with 3D neural netw
来源:【长沙发布】日前,国际顶级期刊《Nature》Correspondence栏目在线发表了长沙学院电子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杨波教授的评论文章《Energy storage overcapacity can cause power system instability and b
9月4日,科罗拉多大学博尔德分校、美国国家标准与技术研究院、维也纳工业大学、IMRA America公司、慕尼黑大学组成的研究团队在《自然》正刊上发表题为“钍-229m核异构跃迁和锶-87原子钟的频率比”的研究论文,日照籍学子张传坤博士为论文第一作者兼共同通讯作者,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叶军教授为论文共同通讯作者。
2022年8月18日,美国西北大学William R. Dichtel、加利福尼亚大学洛杉矶分校K. N. Houk院士及中国科学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薛小松等多团队合作在Science在线发表论文,该研究发现全氟烷基羧酸 可以通过氢氧化钠介导的脱氟途径进行矿化。
近日,南京中医药大学朱家鹏教授团队,以第一完成单位身份在《Nature》发表研究成果,这是该校70年来第一篇《Nature》论文。基于此,南京中医药大学授予朱家鹏“人才突出贡献奖”,并给予100万元经费奖励。此举引发广泛关注。无独有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