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北京7月14日电(记者冯松龄 杨稳玺)高价玻尿酸除皱针越除越皱、医美贷套路深维权无门、虚假广告防不胜防……在新华社“全民拍”近日开展的医疗美容乱象线索征集活动中,不少消费者反映自己曾被骗。记者随后调查发现,一些爱美人士受医美虚假广告长期“种草”,不慎入坑。
未取得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就擅自开展医疗美容、没有执业医师资格为患者进行美容治疗、价格欺诈、虚假宣传……自2022年9月起,北京市市场监管局等11部门在全市开展了为期半年的医疗美容行业突出问题专项治理行动,依法查处了一批医疗美容类违法案件,有效规范了市场秩序。
医美机构不得制造“容貌焦虑”,也不得一次性收取超过单次治疗费用5倍的费用,如缴费7日内未实行医美服务,消费者有权要求一次性全额退款。为进一步规范本市美容医疗机构合同签约行为,近日,北京市卫生健康委会同市市场监管局联合印发《北京市医疗美容服务合同(试行)》示范文本。
近年来,不少爱美人士越来越青睐医疗美容,大量医美产品和项目涌现,让人挑花眼。想要变美,需要警惕哪些“美丽陷阱”?消费者在遇到纠纷时,该如何维权?10月8日,北京市海淀区人民法院对医美消费中可能存在的法律问题进行了解读。
预算4万元,必做整容项目是埋线做双眼皮+打玻尿酸;如果预算足够,隆鼻问题也要“搞定”。这是北京某中学高三毕业生马琳在接到大学录取通知书后,给自己立的暑假新目标。谈及整容的原因,她坦率地说道:“变美了,运气都会好一点。
北京日报客户端 | 记者 徐慧瑶近年来,医疗美容成为消费热点的同时,也引发大量的消费纠纷。3月15日,记者从顺义法院医美消费纠纷案件新闻通报会上了解到,该院受理的医美纠纷案件数量呈爆发趋势,同时因为患者化名就诊等原因,这类案件成为难办的“硬骨头”。
12月3日,北京东城、朝阳、通州、石景山、延庆等区公布了新增感染者涉及的主要风险点位,汇总如下:东城区主要风险点位:11月27日08:37—15:30,物美超市(洋桥店)14:30—15:00,新发地果品批发市场16:10—16:20,好药师大药房(安乐林路店)11月28日08:
数据我国5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3.7%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5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9211亿元,同比增长3.7%。其中,除汽车以外的消费品零售额35336亿元,增长4.7%。1—5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95237亿元,同比增长4.1%。
5月17日,北京市朝阳区人民法院开庭审理了一起因医美消费引起的纠纷案。新京报记者了解到,该案中肖女士因不满意某医美公司为其做的双眼皮修复手术,与医美公司协商过程中,对方员工王某代表公司表示愿意支付2万元和解金,双方签订和解协议。
12月2日0时至24时,朝阳区新增149名本土确诊病例和909名无症状感染者,其中94名为社会面筛查人员,964名为隔离观察人员。434名昨日已通报。12月3日0时至15时,朝阳区新增新冠肺炎病毒感染者420名,其中25名为社会面筛查人员,395名为隔离观察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