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5年,新中国举行了盛大的军队授衔仪式,这其中就包括著名的10名大将。在授衔仪式上,毛泽东同志与王树声大将亲切握手,留下了珍贵的历史瞬间。这位从大别山走出的开国大将,从小家境富裕,受进步思想影响,他坚定地走向了革命。
11月29日,湖北省档案馆“红色讲堂”第八讲暨《档案里的湖北开国将军》微纪录片第二季首播式举行,以“影像记录+口述历史+档案呈现”形式,带领观众重温先烈革命事迹,再现开国将军风采,向湖北籍开国将军致敬。首播式现场。湖北历史文化底蕴深厚、红色资源丰富。
从贫苦家庭到革命的火种1909年4月14日,陈士榘出生在湖北省荆门市的一个普通农民家庭。彼时的中国,风雨飘摇,清朝末期的腐朽政权已经无法掩盖内忧外患的深重危机。西方列强的入侵和国内民众的疾苦,催生了无数的民族英雄和革命志士。在这个动荡的时代背景下,陈士榘的童年并不平凡。
建国后,曾经的“红小鬼”都成为了新中国的开国将军,湖北籍的就有235人,包括元帅1人,大将2人,上将14人,中将31人,少将187人,约占开国将帅总数的16%,不光人数多,质量也高,因为他们大多出自红四方面军,皆为能征惯战的猛将。
共和国的开国名将,基本上都是来自四川,湖南与湖北,江西与安徽,还有河南。从这几个地方走出来的开国将军特别多,江西被誉为是革命的摇篮,打响反动派第一枪的南昌起义,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是在江西井冈山,还有面积最大的瑞金根据地,是当时的红军大本营。
开国中将陈庆先之子陈永安讲述父辈故事:体内残留数枚弹片的“跛子将军”_大武汉“父亲病逝火化的时候,从他骨灰里挑出了数枚弹片,这些弹片在他身上有50多年。”近日,开国中将陈庆先之子陈永安在接受《档案里的湖北开国将军》微纪录片第二季主创团队采访时,讲述了久久嵌在父亲体内弹片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