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滋病,从发生开始一直被人诟病,甚至有人帮它打上“颜色”的疾病。但是对艾滋病的恐惧和只字不提,并没有阻止和控制艾滋病的发展,反而艾滋病的发病率却在逐年上升。截至2019年底,全球已有超过7500万人感染,大约有3270万人死亡。如果不是因为抗HIV治疗的进步,死亡人数无疑会更多。
#头条文章养成计划#图片来源:塔夫茨大学来自塔夫茨大学牙科医学院的三年级学生正在为波士顿生活中心的成员进行口腔健康检查,这是学生为艾滋病毒/艾滋病患者提供护理培训的一部分。照片:由塔夫茨大学牙科医学院公共卫生和社区服务系提供。艾滋病病毒感染者/艾滋病患者经常会出现各种口腔疾病。
有关于“艾滋病”的话题一直都处在风口浪尖上,因为首先它属于一种传染病,所以出于本能很多人都害怕被传染,其次艾滋病绝大多数都是通过性行为传播的,所以在很多人心中艾滋病都和私生活混乱挂钩,这也是艾滋病患者心理容易出问题的原因之一。
部分故事情节存在虚构成分,意在科普健康知识,如有身体不适请线下就医。俗话说,“病从口入”,这话不仅仅是提醒我们要注意饮食卫生,更是暗藏了一个深刻的道理:嘴巴,不只是吃饭和说话的工具,它还是身体状况的“晴雨表”。
1985年,我们国家发现首例HIV感染者,目前累计感染人数达100多万。HIV感染者发展为AIDS之前很长一段时间,病毒潜伏于感染者的血液、精液、子宫及阴道分泌物、唾液、眼泪、乳汁、尿液、脑脊液、羊水中,全身可无明显的全身症状。
艾滋病潜伏期是指从艾滋病病毒感染人体开始,到出现艾滋病相关症状和体征的这段时间。在潜伏期内,艾滋病病毒在体内持续复制,不断破坏免疫系统,但由于免疫系统仍具有一定的代偿能力,患者可能没有明显的特异性症状,或者仅表现出一些轻微的、非特异性的症状,容易被误诊为其他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