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嘉鱼段航运。(长航局供图)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戴辉 通讯员 高妞 李璐一江贯东西,千载连古今。12月3日,冬日暖阳映照下,长江武汉阳逻港波光粼粼,调度室里的龙门吊司机操控远程设备手柄,让100米外的集装箱完成装卸作业。
来源:【微观三农】微观两会中国农村杂志社全国人大代表、中国农业科学院油料作物研究所研究员 邓乾春支持长江流域菜籽油产业发展 提升我国油脂安全保障能力2024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深入推进大豆和油料产能提升工程”“扩大油菜面积”。
共话长江文明,传承千年文脉。9月25日,2024长江文明论坛在重庆举行。来自中央宣传文化单位、长江流域著名高校的15位知名专家学者,围绕“长江文化建设与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这一主题展开演讲,建言献策,汇智聚力。
原标题:传承构建长江水文明 助推流域高质量发展长江水文明是长江流域人类和自然长期互动过程中所形成的一种亚文明现象,是长江流域文明的重要组成。然而,截至目前,长江水文明还没有被充分认识和讨论,还有很多需要从概念和内涵上加以明确的内容。
长江文化艺术季在汉盛大启幕之际,湖北日报联合省社会科学院,邀请来自青海、四川、西藏、云南、贵州、重庆、湖北、湖南、江西、安徽、江苏、浙江、上海等长江流域沿线13省区市的知名专家学者,畅谈长江文化,共谱新时代长江交响曲。
来源:长江水利 6月22日,长江委举行防汛会商,分析研判流域汛情发展态势,细化安排部署暴雨洪水防御工作,并现场与长江委陆水试验枢纽管理局视频连线,进一步安排落实陆水水库防洪调度及安全度汛工作。长江防总常务副总指挥、长江委主任刘冬顺参加会商并提出明确要求。
本报北京2月22日电 记者杨舒从自然资源部获悉,国务院近日批复《长江经济带—长江流域国土空间规划(2021—2035年)》。这是首部经国务院批准的流域性国家级国土空间专项规划,具有开创性、战略性、协调性和可操作性,对完善国土空间规划体系、深化“多规合一”改革具有重要的示范意义。
长江航运今年将推进水系连通成网,打通内河航运堵点卡点,全面实施智慧长江建设,推动航运绿色转型,提升运输服务能力。交通运输部长江航务管理局局长刘亮今天(23日)在做客在线访谈时表示,长江航运第一批6个交通强国建设试点均已完成阶段性目标。
6月18日长江中下游进入梅雨期以来,长江中下游干流附近及其南部发生持续性强降雨过程。长江中下游干流及两湖水位持续上涨,6月28日,“长江2024年第1号洪水”在长江中下游形成,鄱阳湖、洞庭湖及其支流接连发生编号洪水。7月1日,澎湃新闻(www.thepaper.
中新网湖北新闻3月26日电(王凡 张芹)水利部长江水利委员会(以下简称“长江委”)25日召开防汛会商,分析研判今年汛期长江流域旱涝趋势预测,安排部署近期西南地区抗旱工作。会上,长江委水文局分析了当前雨水情形势,并汇报了2024年汛期长江流域旱涝趋势预测。
本文选自中国工程院院刊《中国工程科学》2024年第6期作者:王云,李文鑫,张建云,刘翠善,阮俞理,虞畅,金君良,王国庆,贺瑞敏来源:长江上游流域水文干旱历史演变及未来预估. 中国工程科学. 2024, 26.
中新社武汉11月1日电 题:透视长江文明的形成发展和特点——专访武汉大学长江文明考古研究院院长刘礼堂中新社记者 张芹长江,中国第一大河流,造就了从巴山蜀水到江南水乡的千年文脉,是中华民族的代表性符号和中华文明的标志性象征。长江文明如何兴起、演进,有何显著特征?
本报记者 赵晓霞湖北鲁台山郭元咀遗址出土铜块。来源:文博中国微信公众号安徽肥西三官庙遗址出土夏商之际青铜器。来源:文博中国微信公众号观众在三星堆博物馆参观。本报记者 赵晓霞摄“长江流域有哪些新的考古发现?
王琼代表:持续推进长江流域综合治理“作为一名水安全保护者,一直以来我对长江水生态环境的变化尤为关注。回顾这一年多的代表履职经历,我深刻感受到检察机关为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中国提供了坚实的司法服务和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