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岁的老周因为突发脑出血被家属紧急送往了医院,导致他脑出血的主要病因有两点,一是长期血压控制不佳,这些年来一直控制在150/90毫米汞柱之间,但其实这并不是重点,重点老周一直认为长期服用降压药物副作用太大,一旦吃上药以后需要终身服用,这种错误的观念一直在影响着他。
声明:本文内容均引用权威医学资料结合个人观点进行撰写,文中已标注文献来源及截图,为了方便大家阅读理解,部分故事情节存在虚构成分,意在科普健康知识,请知悉。王阿姨是一位70岁的高血压患者,每天的日常,就是早晚使用血压计,来测量自己的血压情况。
因此对于高血压患者健康管理越来越重视,是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纳入管理的重点慢性病之一,近年来高血压患者的自我管理也越来越受重视,主张进行血压自我监测,电子血压计和水银血压计,只要是经过正规校正,符合国际标准的其实都是准确的。
高血压在我国成为常见慢性病之后各类血压计在市面上层出不穷,除了传统的水银血压计外,现在臂式、腕式、还有指尖血压计的出现可谓迷乱了眼,这些血压计的出现除了带来家里血压测量的方便外,一系列问题也在人群中诞生。
现在越来越多的高血压患者,自然测量血压就不在话下了,很多人每天都要测量血压。大家都知道血压计大约有两种,一种是我们医院常用的水银血压计,另外一种是家庭里面比较常用的电子血压计,这两种血压计其实都是需要校准的,我们医院的血压计隔一段时间都会拿到规定的部门进行校准。
来源:【大河健康报】2024年8月11日,《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24年修订版)》正式发布。与2018版指南相比,2024版指南充分体现了近年高血压领域的防治理念、现行政策与防治方法的进展。在篇幅上明显增大,框架拓宽,内容丰富,细节详尽,方式求全,接近“百科全书”。有哪些重点?
量血压10人9错!四个细节不注意,等于白量!在家量血压,数值忽高忽低,有的人怀疑是血压计“不准”了;有的则担心自己的血压“失控”了。其实,很多人的“血压值”之所以没个准头,和测量血压的方式正确与否有密切关系。别以为在家量了多年血压,就是“熟练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