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尼西亚,苏门答腊岛热带雨林,登记日期:2004年,它幅员250万公顷,包括古农列尤择、克尼西士巴拉及布基特巴里杉3个国家公园,数万种植物、超过200种哺乳类动物及580种雀鸟的栖息之所,其中15种哺乳类动物是在印尼其他地方找不到的,苏门答腊猩猩就是其中之一。
总台记者看世界,大家好!我是总台驻印尼记者陶家乐。在2024年中国春节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的同时,印尼的传统女性服饰——可芭雅(Kebaya)也荣登此名录。这一历史性的时刻不仅是对印尼传统文化的认可,也是东南亚多国共同努力保护和传承文化遗产的成果。
东盟有10个成员国,人口众多,历史悠久,民族、宗教文化各异,绚烂多姿。1972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成立了联合国科教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其宗旨在于促进各国和各国人民之间的合作,为合理保护和恢复全人类共同的遗产作出积极的贡献。
很多朋友到泰国曼谷旅行,一般都去大皇宫和玉佛寺,多半会忽略距离曼谷90公里外的古都-----大城府。在东南亚文化遗产里,假如只选两个地位最高的世界文化遗产地:如果一处是柬埔寨的吴哥窟,那另外一处就一定是泰国的大城府。大城府,一座历史悠久的城市。
失落高棉 废墟之上文明归于自然柬埔寨,是一个被时间遗忘的国家。对于不太了解柬埔寨的人来说,提到这个国家,或许会有些茫然,难以想象出任何特别的印象。但一旦我们提起“吴哥窟”,那座屹立在葱郁丛林中的宏伟庙宇,便会迅速跃入每个人的脑海,成为这个国度最具象征性的标志。
在你面前——微笑、皱眉、诱人、自负、卑鄙、无趣或野蛮,总是无声低语,“来这里一探究竟”。——约瑟夫·康拉德(Joseph Conrad),《黑暗之心》(Heart of Darkness)上了当与不请自来,正是我在1979年初抵东南亚的心情。
会议决定认为,“泉州:宋元中国的世界海洋商贸中心”反映了特定历史时期独特而杰出的港口城市空间结构,其所包含的22个遗产点涵盖了社会结构、行政制度、交通、生产和商贸诸多重要文化元素,共同促成泉州在公元10世纪至14世纪逐渐崛起并蓬勃发展,成为东亚和东南亚贸易网络的海上枢纽,对东亚和东南亚经济文化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首先界定个范围,这里说的是历史建筑,现代也多有标志性建筑呈现,但不在本文讨论范围。之所以强调历史的概念,目的是透过这些沧桑斑驳的建筑,探究其背后文明发展的历程,追溯其历史文化形成的渊源,以求更好地理解建筑与文化两者之间内在的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