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2日,“恢复得不错,今天查的心肌损伤标志物结果已经降至正常值,周末您就可以出院回家了。”六天前,同济医院心内科曾和松教授团队为79岁的马婆婆成功实施了体外膜肺辅助下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现在马婆婆康复顺利,马上就可以出院了。
在临床中每天都见证着死亡,有些是无可奈何,可有些却让人觉得惋惜。在心内科,让我觉得惋惜的是在心梗急救的时候,总有些患者或家属因为担心支架术的安全问题,一拖再拖,结果最终导致了患者的死亡。而事实上,患者明明还有活下去的机会。几天前刚刚送走的一位年仅43岁的患者,就是这样一种情况。
下面,一起来了解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心脏内科冯沅教授、赵振刚副教授及李翔医师与麻醉科彭玲、谭赵霞老师密切协作,在超声心动图室梁玉佳副教授的超声辅助下,如何为这位超高龄患者成功实施体外膜肺氧合支持下经皮室间隔穿孔介入封堵术。
封面新闻记者 周家夷 实习生 仪兆瑞同时经历三大致死性胸痛中排名前两位的主动脉夹层、急性心梗,68岁的李先生(化名)算是经历了一次“生死考验”。同样接受考验的,还有四川省人民医院心内、心外科的医生们,如何在保障患者生命安全的情况下快速解决两大难题?溶栓和凝血怎么平衡?
近日,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心脏内科冯沅教授、赵振刚副教授及李翔医师与麻醉科彭玲、谭赵霞老师密切协作,在超声心动图室梁玉佳副教授的超声辅助下成功地为一名罹患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室间隔穿孔的92岁超高龄患者成功实施了体外膜肺氧合支持下经皮室间隔穿孔介入封堵术。
急性心肌梗死后室间隔穿孔,通俗讲就是急性心肌梗死后心脏肌肉组织“破了个洞”,一旦发生,死亡率极高!国际上,传统的救治方法外科开胸修补术平均成功率仅约30%。近年来,介入封堵技术因其微创精准、安全有效成为更好的选择,但因技术要求高,国内外开展的医院并不多,许多患者未能及时救治。
红网时刻新闻12月17日讯(通讯员 彭希 张艳)近日,湖南省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与麻醉科、呼吸科、心脏大血管外科等多学科合作,为一位90岁老兵成功施行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TAVR手术)。手术的成功实施,为超高龄主动脉瓣疾病患者带去了新的希望。
10月9日,长沙市第一医院心血管内科一病区何仲春副主任带领团队,在医院多个科室的协助下成功为一例心梗合并室间隔穿孔、心源性休克的患者进行了微创室间隔穿孔封堵术。据了解,这也是该院首次开展微创室间隔穿孔封堵术。
株洲新闻网7月10日讯(通讯员 周小琼)近日,77岁的郝爷爷经历了一场惊心动魄的生命“历险”。在遭遇心前区剧烈疼痛、大汗淋漓的危急状况后,家属紧急呼救。株洲市渌口区淦田镇中心卫生院120急救点迅速响应,出诊医生在车上为患者进行心电图检查,并将结果实时上传至渌口区人民医院胸痛中心。
8月25日,吉大三院心血管内科杨萍教授团队为一名重度心衰+心梗+三支病变+右冠慢性闭塞+主动脉严重狭窄的高危患者,完成了吉林省首例ECMO支持下一站式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和心脏支架植入术,成为国内少数能够开展该技术的团队之一。
2024年8月5日,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魏翔教授团队,联合超声科,麻醉科等多学科团队,使用微创心肌切除系统成功为首例入组的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患者实施经心尖心脏不停跳室间隔心肌切除术,切除病变心肌组织,标志着微创心肌切除系统注册临床试验正式进入入组阶段。
来源:【生命时报】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血管内科副主任医师 周小明急性心梗具有发病急、病变快、病情重、死亡率高等特点,常让人猝不及防。发病后,患者通常会经历血管梗塞、心肌麻痹、心力衰竭三道难关,若能顺利“通关”,即可恢复正常生活,否则轻则导致心衰,重则猝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