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是表示地理实体的符号,同时也是人类活动的反映,因此我们可以通过地名看出当地的历史、经济、文化的发展变化情况。“番”字是一个多音字,读音有bō、fān、pān、pó四个,此字始见于西周文字。“番”是象形字,从釆、田,是“釆”的加旁字。本义是兽足。引申为更替、轮值。
“拖砻咿弯,番囝过番。番船[~公式~]到,量米煮昼……”这是莆仙孩童做传统“拖砻”游戏时所唱的童谣;厦门方言中也有“送君去过番,那送那心酸。恩爱无偌久,拆散心伓愿”,“番囝”“过番”“番船”等词正是旧时代莆仙乃至福建沿海地区人们因生活困苦而远渡南洋谋生立命的缩影。
平时逛福建的菜市场或者水果店,是不是经常会发现一些很有意思的水果蔬菜名字,好多都带个 “番” 字,像番茄、番石榴、番荔枝等等。这可太让人好奇了,为啥福建有这么多水果蔬菜都姓 “番” 呢?它们和普通的水果蔬菜有啥不一样?
最近,“番茄为什么姓番”突然冲上了热搜。网友们突然发现,在福建,果蔬界“番”姓家族似乎格外庞大:番石榴、番木瓜、番荔枝、番茄、番薯等,都姓“番”。(左至右)番石榴、番荔枝、番木瓜、番茄、番薯|图源:图虫创意为什么福建有这么多姓“番”的水果蔬菜?
说到番,有人可能想到广州的番禺,番禺地处广州南部,属大岭南地区,番禺历史悠久,古南越国的都城所在地,历史上与东莞、香山曾分分合合各自归属。且不说番禺是否出产降真香,但我们今天说的番降,却不可能是番禺出产的降真香。
“批一封,银二元,叫妻刻苦勿愁烦。”在潮汕方言中,人们把外国称作“番”,把到海外谋生的华侨称为“番客”。汕头百年开埠的历史长河中,一封封侨批漂洋过海成为番客们与家乡的联系纽带,只言片语诉尽乡愁,几块银元撑起一家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