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肠癌是我国最常见的消化系统恶性肿瘤之一,其发病率逐年上升,严重威胁着人们的健康,而其中低位直肠癌约占直肠癌的60-70%,且由于其特殊位置,目前最常见的还是手术切除,但大部分切除部位都会包括肛门,所以低位直肠癌患者通常都会纠结于一个问题:我做手术到底切不切肛门:不切,害怕肿瘤无法根治;
低位直肠癌太接近肛门口,手术时会发现“无路可走”,有时不得不切除肛门,但这会对患者身心造成很大打击,严重影响术后生活质量。同济大学附属上海市第四人民医院胃肠外科创新运用个性化联合治疗方案,为患者精准“保肛”。
【病例一】结直肠癌是较为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我国直肠癌患者更为多见,随着医疗技术和临床理念的不断提高,保肛早已成为胃肠外科医生追求的目标。南昌市中心医院(八一大道老福山院区)胃肠外科最近收治1例低位(实际距肛门不足4厘米)直肠癌患者, 患者为女性,69岁,因“便血1月余”来院。
团队就崔女士的治疗方式进行分析。红网时刻新闻2月23日讯(记者 周曼 通讯员 曾恋恋)结直肠癌是一种常见的恶性疾病,然而一部分患者,即使通过手术保住了性命,却需终生使用造瘘袋,生活质量大大下降,术后功能保护,越来越受到公众关注。
南都记者从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获悉,该院骆衍新、禹汇川团队在直肠癌临床诊疗领域发布一项新的研究结果,强调了多模态评估在直肠癌新辅助免疫治疗中的重要作用,据了解,按照此方向实施的新方案有望提高低位直肠癌患者的保肛率。
图:江从庆教授(左一)团队手术中 通讯员供图荆楚网(湖北日报网)讯(通讯员 丁燕飞)“本以为一辈子都要挂粪袋了,没想到做了这个手术后不仅恢复了健康,还能过上几乎和从前一样的生活,不用担心行动不便,说实话,我真的非常幸运。
来源:【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本以为一辈子都要挂粪袋了,没想到做了手术后我恢复了健康,生活和从前没什么区别,也不用担心行动不便,说实话我真的很幸运。”10月25日,51岁的肖女士(化名)专程从十堰来到武汉大学中南医院,向医院江从庆教授团队表达了她的谢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