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是社会稳定而有序的基本单位,也是文明传承的重要载体。加强家庭家教家风建设不仅是提升国民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的必然要求,也是深入推进“第二个结合”的必然要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开辟与发展,离不开中华五千年历史文明的积淀,把马克思主义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是必由之路。
我们都知道香港历来是领中西方之潮流的地区,在我们的视野里香港是现代的、先进的、西化甚至是洋化的代表,但是殊不知香港依然保留着中国最传统的东西,香港虽然高楼林立,但是宗族祠堂遍布全港各地,尤其是祠堂拥有大量的土地,大陆在解放后土地全部改为集体所有,祠堂也收归集体,除台湾外,香港的宗祠文化成为现代中国唯一传承和保存的孤例。
《家风三书》包含《家风十章》《治家——中国人的家教和家风》《齐家——中国共产党人的家风》三部书,从家风的理论内涵和故事案例展开,系统梳理中国优秀家风形成和发展的脉络,提炼中国家风的内涵和经典条目,阐释古今优秀家风的核心精神和特点,展现从古到今中国人的优良家训、家教和家风故事,对于
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强调:“中国文化源远流长,中华文明博大精深。只有全面深入了解中华文明的历史,才能更有效地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更有力地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
今天要说的内容涉及到神位牌、堂号、黄道。北方我没有深入过民间所以不知道,没发言权,但我们南方比如江西,很多人都会在自家客厅或祠堂上摆个神位牌,就是对祖宗表达敬意,逢节日或特殊日子还会上香敬拜,当然有的虔诚的人家也会每天坚持上香。
家训的出现,在中国由来已久,如殷周之际的《周易・家人》卦辞、汉代东方朔的《诫子书》、刘邦的《手敕太子文》、郑玄的《戒子益恩书》、三国时曹操的《诸儿令》、诸葛亮的《诫子书》等,都是传统家训文化中的精品,代表了自先秦至汉末以来我国家训文化的发展水平。
《礼记·大学》载:“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风成于上,俗形于下,从遥远的先秦肇始,重视家庭、亲人的“家文化”代代相传,“家和万事兴”,是刻在万千中国人脑中的“至理名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