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教育报】叶澜,中国著名教育家,华东师范大学终身教授、博士生导师,华东师范大学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研究所名誉所长。华东师范大学教授叶澜认为,一堂好课没有绝对的标准,但有一些基本的要求。大致表现在5个方面。
【精彩导读】只要是真实的就会有缺憾,有缺憾是真实的一个指标。公开课、观摩课要上成是没有一点点问题的,那么这个预设的目标本身就是错误的,这样的预设给教师增加很多心理压力,然后做大量的准备,最后的效果往往是出不了“彩”。
如何评价一堂课?华东师范大学教授叶澜认为,一堂好课没有绝对的标准,但有一些基本的要求,大致表现在5个方面。叶澜,中国著名教育家,华东师范大学终身教授、博士生导师,华东师范大学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研究所名誉所长。有意义,即扎实教师讲的学生都知道,何必再上课?
来源:【中国教师报】课博会,顾名思义,一在“课”,以课立会;二在“博”,海纳百川。课博会的吸引力正在于呈现天南海北不同形态的课堂——在这里,总有一堂课让你心动。但也会有人心中疑惑:听了那么多课,风格不一、流派不同,何以鉴定它们是“好课”与否?教师心中对好课都有自己的主张。
图①叶澜在新基础教育试验学校接受学生采访。 图②叶澜书法作品。 图③叶澜和学生在交流。资料图片 虽然脚步有些蹒跚,听力也有所下降,但83岁的叶澜依然充满活力:眼睛清亮有神,说话时总是带着微笑,思路清晰敏锐,底气十足。
一节40分钟的课,我们会设计很多的教学环节,但最基本的环节就是课堂导入、探究学习、交流展示、总结提升,在每个环节我们还会设计很多的学习活动,有的活动是为了掌握基础知识,有的活动是为了解决重点,有的是为了突破难点,还有的活动是为了深化练习,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把这节课的教学目标逐一落实。
如果不是近日光明报媒体发文叶澜教授关于“身为教师,要做一个什么样的人?教师队伍如何建设?”等问题中提到“教师静下来的时间很少,教师也需要减负”的观点,也许多数人都没意识到教师已经负重前行很久很久了........当下教师的现状是怎么样的呢?是保姆.....是跪着的....
有理想、有追求的教师,应该为了好课堂而不断塑造自己,教师的蜕变之路,必定是经历了教学的模仿、独立再到创新的过程,要真正实现教师自我生命的成长,还需靠近“高人”,寻找成长的“支点和途径”。01教师成长的支点经验人人都可以有,如何对已有经验进行分析与反思,才是教师成长的关键。
来源:【中国教育新闻网】立足新课堂,上好常规课,不仅是新时代教师职业道德的基本要求,更是践行新课标、落实核心素养的必然选择。与公开课相比,常规课更有一种大道至简、大巧若拙的“家常味”,让人在亲近之余更添一种真实。无论是学校还是教师,都应在常规课上多下功夫,常抓常新,常研常精。
而对语文教师来说,涉及本体性思考为何教了彰显“言语性”是语文阅读教育进入第四重境界的重要标识,只有进入这一层,堪称入了“道”。文丨汲安庆编丨Jane写作有写作的境界,做学问有做学问的境界,语文阅读教育也有其独特的境界。然而现实中,人们研究更多的是一堂语文好课的标准或特点。如叶澜的
“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一定能成为名师,写三年教学反思则可能成为名师”。事实上,我国《小学教师专业标准》和《中学教师专业标准》在教师专业能力方面,均提出要“主动收集分析相关信息,不断进行反思,改进教育教学工作”,“针对教育教学工作中的现实需要与问题,进行探索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