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无法获得大公司的战略投资,初创公司的生存将面临困难。未来能持续发展的具身智能机器人公司可能不到10家。从去年以来,具身智能(Embodied Intelligence)是继大模型之后人工智能行业内讨论热度较高的议题,在投资圈也是趋之若鹜。
中新社成都1月22日电 (单鹏)中国地方两会近期陆续召开,多地政府工作报告首次提及“具身智能”。其中,河南省提出开发具身智能整机产品,广东省提出重点抓住未来具有爆发式增长潜力的具身智能等产业,四川省提出要抢先布局具身智能等产业,上海市提出持续推进智能工厂建设和智能机器人研发应用。
2022年以来,具身智能和机器人行业的高光时刻,正逐渐来临,在AI大模型技术和中国制造供应链能力双重Buff叠加下,开始爆发式增长,成为连接数字与物理世界交互,迈向通用人工智能的最佳载体,下一个iPhone级或者GPT时刻呼之欲出。
1950 年,图灵在论文《Computing Machinery and Intelligence》中第一次提出了具身智能的概念,TA是能像人一样能和环境交互感知,自主规划、决策、行动,并具备执行能力的机器人或仿真人,是AI的终极形态。
本报记者 王 政图①:在极氪智慧工厂第40万台汽车下线现场,工业版人形机器人正进行车标精准质检。徐 杨摄图②:世界机器人大会上展示的机器人。宋家儒摄(影像中国)图③:第二十六届中国国际高新技术成果交易会上,观众体验一款灵巧手。
具身智能机器人概念股周五表现强势,为智能机器人提供精密减速器的龙头企业丰立智能连续两个交易日收盘录得20cm涨停。同日,在特斯拉5月股东大会上,CEO马斯克表示,人形机器人会是今后特斯拉主要的长期价值来源。
“人工智能拥有了身体,人形机器人拥有了大脑。人形机器人是具身智能的最佳实践。”3月30日,来自中电科机器人有限公司的机器人中心主任王春雷在2024中国具身智能大会“大模型与具身智能”论坛上分享道。当前,大模型和具身智能已成为了推动人工智能未来发展的关键力量。
《科创板日报》1月15日讯(记者 李明明)ChatGPT横空出世以来,AI已渗透至经济、社会与生活的方方面面。刚刚过去的2024年,中外AI及大模型在技术与产业落地上取得了令人瞩目的进展。新的2025年,AI必将继续成为推动各行业变革的关键力量。
具身智能机器人研发,重庆实现了重大突破。记者11月10日从重庆鲁班机器人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获悉,其凭借自主研发的LB-1具身智能人形机器人,在日前举行的2024年苹果体系前沿技术争霸赛及创新成果推演赛中战胜全球70多家制造业企业,夺得技术排名第一名。
作者 | 赖文昕 陈彩娴编辑 | 陈彩娴2009 年,当苏昊第一次走进位于斯坦福 Serra Mall 353 号的盖茨大楼时,他刚经历完一场对人工智能的思想挣扎。那时他刚参加完搭建 ImageNet。导师李飞飞从普林斯顿转到斯坦福任教后,他也随之从美国东部来到硅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