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 1948 年 9 月 12 日辽沈战役打响,东北野战军连克辽宁昌黎、滦县、兴城、绥中、义县等多地,在解放锦州战役中展现出强大战斗力,于 10 月 14 日发起攻击,15 日攻克,全歼守敌,俘敌 10 万余人。
国民政府在美国的援助下,向东北大量运兵,企图消灭中国共产党在东北的抗日武装力量,接管整个东北。中国共产党制定了“向北发展、向南防御”的战略方针,决定从关内各解放区抽调一批部队和干部进入东北,会同东北部队执行发展东北的战略任务。
国民政府在美国的援助下,向东北大量运兵,企图消灭中国共产党在东北的抗日武装力量,接管整个东北。中国共产党制定了“向北发展、向南防御”的战略方针,决定从关内各解放区抽调一批部队和干部进入东北,会同东北部队执行发展东北的战略任务。
西进兵团司令官廖耀湘,出身黄埔军校六期,辽沈战役的时候他不过42岁,是国民党军最年轻的兵团级司令,廖耀湘担任军长的新6军,是蒋介石五大王牌之一,四平保卫战当中,正是新6军首先突破东北民主联军的防线,一举扭转战局,辽沈战役前夕,廖耀湘升任第9兵团司令,下辖新1军、新6军两大主力,统领沈阳军务。
苏联百万红军冲入东北,一举结束了日本在东北14年的统治,东北的土地在一瞬间成为了代管地域。蒋介石给尚在美国讨要军事装备的宋子文发电:国军急待运前往东北各省接防,如照目前运输计划,须待12月初方能开始运输到东北部队,如此则俄军必借口我军届期未到,彼因急欲撤兵,对东北防务不能负责,因之可让共军占领东北。
75年前的1948年11月2日,沈阳解放,为辽沈战役画上了完美的句号。10月27日,曾参加解放沈阳的老战士、现辽宁省军区沈阳第十离职干部休养所100岁的老战士尹志云,带我们重温历史,回顾75年前的沈阳解放日。老人虽然年过百岁,躺在病床上,但是对当年的一切都历历在目,复述清晰。
二战以后,根据美、英、苏三国领导人签署的雅尔塔协定,苏联于1945年8月9日,苏军150余万大军装备坦克和自行火炮5300辆、火炮和迫击炮26000门、战斗机5200架,分3路从东、北、西三个方向,在四千多公里的战线上越过中苏、中蒙边境,向日本关东军发动突然进攻。
10月15日,蒋介石严令长春守敌向沈阳突围。针对敌人动向,中央军委和毛主席于10月19日两次电示东北野战军总部,指出:“如果在长春事件之后,蒋介石、卫立煌仍不变更锦葫、沈阳两路向你们寻战的方针,那就是很有利的。在此情况下,你们采取诱敌深入,大打歼灭战的方针,甚为正确。”
从1945年5月至8月,通过西伯利亚铁路大干线调运了1660列军列,到1945年6月已经运输了接近一半的在欧洲部分的军事武装力量及装备,伴随着军事装备辎重及必需的铁路物品钢轨、枕木、道岔等用于铁路修复的物资。
有人对中央领导在辽沈战役中先攻打锦州的行为大加赞赏,称“底定乾坤是锦州,兵锋正朔在绸缪。辽沈横扫千军日,铁血男儿壮志酬”,确实,锦州是连接华北和东北的重要门户,只要拿下这里,就可以进一步掌握整个东北地区的局势。
要求苏联对日开战是罗斯福提出的是不错,但当时的杜鲁门却不太热心,反倒是苏联方面着急了,因为要借美国压当时的国府兑现雅尔塔密约,中苏条约也是到8月14日才缔结的,国府方面的意图除美国的压力外,也是想以此换取苏联不支持中共,尊重中国在新疆和东北的主权和领土完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