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新闻记者 代睿 见习记者 张馨心8月25日,国家疾控局发布7月全国法定传染病疫情概况。数据显示,2023年7月(7月1日0时至7月31日24时),全国(不含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台湾地区,下同)共报告法定传染病962794例,死亡2244人。
北京日报客户端 | 实习记者 柴嵘4月27日,国家疾控局发布2023年3月全国法定传染病疫情概况,2023年3月1日0时至3月31日24时,全国(不含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台湾地区)共报告法定传染病4171295例,死亡2393人。甲类传染病无发病、死亡病例报告。
26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办公厅印发《关于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实施“乙类乙管”的总体方案》。方案指出,我国已具备将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由“乙类甲管”调整为“乙类乙管”的基本条件。近日,国家卫生健康委新冠疫情应对领导小组专家组组长梁万年接受记者专访,就此次调整作相关解读。
北京日报客户端 | 实习记者 柴嵘6月27日,国家疾控局发布2023年5月全国法定传染病疫情概况,5月1日0时至5月31日24时,全国(不含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台湾地区)共报告法定传染病727645例、死亡2465人。甲类传染病报告发病3例,均为霍乱,无死亡病例报告。
12月26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发布公告,将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更名为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经国务院批准,自2023年1月8日起,解除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采取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的甲类传染病预防、控制措施。
12月26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发布公告,将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更名为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经国务院批准,自2023年1月8日起,解除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采取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的甲类传染病预防、控制措施。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讯(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刘昶荣)中秋国庆假期有不少人会去草原度假,9月28日,中国疾控中心发布健康提示,草原旅游的热度攀升、人员的流动性增大、人与动物的密切接触增多,要警惕鼠疫等自然疫源性疾病的发生及传播。秋季是鼠疫的高发期,有效的自我防护可防范感染鼠疫。
作 者丨朱萍,毕凤至,李彤欣编 辑丨季媛媛,梁宇芳图 源丨图虫12月26日深夜,国家卫健委公告,将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更名为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经国务院批准,自2023年1月8日起,解除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采取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的甲类传染病预防、控制措施;新型冠状病毒感
12月26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办公厅印发《关于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实施“乙类乙管”的总体方案》,方案指出,我国已具备将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由“乙类甲管”调整为“乙类乙管”的基本条件。那么,乙类传染病有哪些?“乙类甲管”和“乙类乙管”有何不同?“乙类乙管”后还用戴口罩吗?
来源:【人民健康网】人民网北京12月27日电 (记者乔业琼)今天,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新冠病毒感染实施“乙类乙管”措施有关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会上,有记者提问,根据现行的传染病防治法,我国的法定传染病有多少种?是根据什么标准来划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