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国四川省泸定县有一座家喻户晓的桥叫”泸定桥“,桥东有一座”红军飞夺泸定桥纪念碑“,纪念碑前有22根石柱,每一根石柱都代表一位红军战士。然而在这些柱子上知道姓名的只有八位:分别是廖大珠、王海云、李友林、刘金山、刘梓华、赵长发、杨田铭、”云贵川“。更多的无名烈士还有待寻找。其中有一个名字引起了我的兴趣,他叫”云贵川“,名字很特别,而且看介绍他当时参加这场战斗时的年龄是当时最小的,才16岁。
红4团在1天里跑完了240里的山路,这在世界军事史上,没有先例,也可以说几乎没有可能完成的。面对这样的困境,战士们没有气馁、反而是斗志高昂、火可以浇灭火把,但是战士们心中必胜的信念是浇不灭的,虽然两昼夜他们只睡了不到2小时,虽然他们身体疲惫不堪,但在强大的精神支撑下, 他们别无选择,跌倒了再爬起来,互相搀扶着继续前进,他们在使命的召唤下,飞速前进,终于在29日清晨赶到了泸定桥。
1935 年 5 月,中央主力红军在毛泽东的指挥下巧渡金沙江,并于下旬进抵大渡河边的安顺场渡口。蒋介石认为 “大渡河天险,共军断难飞渡”,断定红军 “必步石达开的覆辙”,调兵遣将南攻北堵,企图把红军消灭在大渡河畔。
因为影视作品传播,中国人民志愿军第38军113师在抗美援朝第二次战役中,冒着零下30摄氏度严寒,每人背负十几公斤武器弹药,用14个小时,急行军72.5公里即145华里,成功攻占三所里,堵住西线美军第9军退路的英勇事迹,在中国家喻户晓。
在阅读此文之前,麻烦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文|胡一舸编辑|胡一舸前言“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泸定桥又名大渡桥,位于四川省泸定县。是当时四川军阀刘文辉的地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