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代里的青年青年的强大与否,影响的不仅是个体,更是一个家庭、一个国家,乃至一个时代。回望百年,中国从不缺少影响时代的青年。1960年,深切体会到“民以食为天”的青年袁隆平忍受着质疑,人们问他:“能不能把水稻的产量一提再提?
又是一年五四青年节,现代中国成型的百年历程中,许多学者、作家曾与青年诚挚谈论面向未来的“理想青年”形象,朱光潜先生在《给青年的十二封信》中曾提到“理想青年”的四个条件:1头一项是运动选手的体格。●“一个身体羸弱的人不能是一个快活的人,也不能是一个心地慈祥的人。
1918年,鲁迅在文章《随感录·四十一》中写道:“愿中国青年都摆脱冷气,只是向上走,不必听自暴自弃者流的话。能做事的做事,能发声的发声。有一分热,发一分光,就如萤火一般,也可以在黑暗里发一点光,不必等候炬火。此后如竟没有炬火,我便是唯一的光。
“所以我时常害怕,愿中国青年都摆脱冷气,只是向上走,不必听自暴自弃者流的话。这句著名的名言出自鲁迅的《随感录四十一》,鲁迅接着还说到:“此后如竟没有炬火:我便是唯一的光。倘若有了炬火,出了太阳,我们自然心悦诚服的消失,不但毫无不平,而且还要随喜赞美这炬火或太阳;因为他照了人类,连我都在内。”
□姜子豪(郑州大学)近日,“如果我没上过大学,我一定心安理得地去打螺丝”之类的“孔乙己文学”引发热议,#孔乙己文学#这一词条也冲上了微博热搜。鲁迅先生笔力千钧,透过百年的历史厚度后,仍让许多今天的“孔乙己”们瞬间破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