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这种说法是错误的。药王孙思邈在《备急千金药方》中提到:“春七十二日,省酸增甘,以养脾气。”五味之中,酸性收敛,入肝经,春季肝气升发,要少食酸性食物,避免收敛过度,把病邪留在体内,影响脾胃的运化功能。
现代快报讯(通讯员 麻云 记者 梅书华/文 顾炜/摄)春分是春季九十天的中分点,是一年中阴阳平衡、昼夜平分、寒温各半的日子。江苏省中医院消化科副主任中医师陆玥琳建议,应该利用好节气养生,调摄起居、饮食、情志各个方面,恢复人体阴阳的平衡。起居方面,乍暖还寒,应注意春捂秋冻。
“春食甘,病不沾”,建议春天多吃7种食物,应季而食,安康度春。春暖花开时节,这个时候很多人都开始到户外活动,春游踏春等等,舒展筋骨晒晒太阳,对身体健康很有好处,除此之外,春季饮食也很重要,由于春季肝气旺,会影响到脾,所以这个季节不建议吃太多酸性食物,春季饮食辛温,少酸多甘,利于脾胃调养。
春天到来,万物复苏,大自然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然而一到春天,一些人的食欲不振、消化不良老毛病又会犯。这是为什么呢?根据中医的说法,春天特别是“回南天”时,天气潮湿,水湿、寒湿之邪容易导致脾胃损伤,脾胃损伤就会出现食欲不振、消化不良的情况。
当前,我国降雨增多,大地逐渐回暖。但阴寒退而未尽,少阳升而未盛。每年春季气温起伏不定时,都是脾胃问题的高发期。脾胃不好,湿气自然乘虚而入。养生应注重顺应自然界阳气上升之势来养阳,避湿邪、清肝火,以减少脾胃疾病等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