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世界为敌是一种无畏的心态。但是,当真的有人与世界为敌的时候,我们往往都认为这个人的脑子出了问题,当这个人代表的是某个国家的时候,那这个国家往往离衰败就不远了。外交是门很深奥的学问,它包含着方方面面,各个国家都必须对此非常重视。
俗话说,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人与人之间如此,国家与国家之间同样遵循同样的道理,有的国家借助他国的援助,成功摆脱一穷二白的身份,从此走入富强国家的行列,比如以色列。但有的国家在他国无数的援助面前,依旧处于贫穷落后的困境之路,宛如扶不起来的阿斗。
知道阿尔巴尼亚这个国家,是从电影《宁死不屈》开始的,儿时看过几次,但都是懵懵懂懂,不解其义。它位于巴尔干半岛西岸,北部与赛尔维亚、黑山相邻,东北与北马其顿相邻,东南接希腊,西部隔亚得里亚海和伊奥尼亚海与意大利相望。
可能很多人听到阿尔巴尼亚这个国家的名字,都是从1971年中国重返联合国时了解到的,1971年10月25日,阿尔巴尼亚、阿尔及利亚等23国提出的“两阿提案”在第二十六届联合国大会以压倒性多数获得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权利得以恢复,显而易见阿尔巴尼亚在中国恢复在联合国上的合法席位至关重要,为什么阿尔巴尼亚被特地点名,且放在了第一位呢?
众所周知,欧洲是基督教世界,几乎所有的国家都是以基督教文化为主,很难想象欧洲还有一个穆斯林人口占多数的国家,这个国家就是阿尔巴尼亚。阿尔巴尼亚民族服饰阿尔巴尼亚的名字听起来非常像是一个非洲国家,但毋庸置疑,它确实是一个货真价实的欧洲国家。
阿尔巴尼亚把苏联和以苏联为首的一票,东欧社会主义国家全给拉黑了,并且呀还顺便退出了华约。但是在中国的帮助下,阿尔巴尼亚的四五计划,那是顺利的进行啊,没有苏联金主爸爸,那就没有,反正阿尔巴尼亚跟苏联,已经取消了父子关系,现在的阿尔巴尼亚呀,只要抱中国的大腿,他活的还是非常的滋润的,一个人口不到300万的国家,就这点粮食啊,咱们中国还是供得起的,虽然当时的中国呀,老百姓饭也吃不饱,但是这点口粮还是拿得出来的,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啊,中国和阿尔巴尼亚的关系,那是硬过城门的砖,顶门的栓,酒鬼的舌头,电线杆那叫一个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