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正月初三到二月初二村村闹元宵,家家齐上阵爬刀梯、跳傩火摆棕轿、打铁花十里不同风,一村一习俗元宵闹春,炽热狂野(摄影/郭劲瑜)0115座桔塔祭梅妃正月初三至初七莆田荔城区江东村是最早过元宵的地方之一浦口宫15座桔塔,重达5000公斤代表村中15个里社人丁以桔寓吉,祈愿和顺迎春纳福
从民众自娱自乐到“圈粉”无数国内外游客,近年来,福建莆田长达一个月的元宵盛宴持续火爆,为文旅产业发展激起了一池春水。2月9日,正值正月十二,全国不少地区春节假期已经结束,但莆田“过年”还在继续,盛大的闹元宵活动正如火如荼地上演。
2月11日,农历正月十四,福建莆田民间花样民俗迎元宵。图为别具特色的龙山宫妈祖穿火闹元宵。中新社记者 王东明 摄图为民众手机拍摄龙山宫妈祖穿火闹元宵。中新社记者 王东明 摄图为龙山宫妈祖穿火闹元宵活动吸引大批民众观看。中新社记者 王东明 摄图为车鼓队在侨乡古厝进行精彩表演。
来源:中国新闻网 中新社莆田2月12日电 题:莆田元宵为何全国“最长”?——专访福建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学会副会长、莆田学院教授陈祖芬中新社记者 龙敏从每年农历正月初三持续到二月初二,“村村闹元宵、天天有节目、家家齐上阵”,莆田元宵跨度之长、参与者之众、形式之丰富为全国独有。
在莆田,元宵节的盛况远远盖过春节过年,从正月初三到二月初二,村村闹元宵,家家齐上阵,打铁花、游灯、摆棕轿、蹈火路,十里不同风,一村一习俗。莆田人的元宵节,既丰富热闹,又生动有趣。接下来带你去莆田各个地方观看闹元宵。
莆田优秀传统文化元宵文化是全国唯一历经时间最长,是岁时风俗中形式最为多样的一种民间文化形式,元宵文化深刻地影响了莆田人民的生活形式,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一种补充和对古代民间生活形态活生生的传承,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2月26日(正月十七)莆田梧塘镇松东村闹元宵赤脚踩火,为乡民祈福农历正月十七村民们齐聚松东村公园广场场地上堆放柴薪叠之四尺高燃起冲天烈焰英姿焕发的踩火人身着统一服装扛着棕轿一场惊心动魄的元宵活动拉开序幕在震天的鼓声中抬轿的年轻人从炽热的火海穿行而过踩在炭火之上驱邪除晦,祈福旺新年
“村村闹元宵、天天有节目、家家齐上阵。”在“妈祖故里”福建莆田,全国“最长、最火、最热”的元宵文化盛宴正在上演。这不仅是一场全民的狂欢,更是一次文化的传承和精神的凝聚,打铁花、爬刀梯、赤脚踩火、抬轿冲海等30天40项80场元宵节民俗活动好看好玩又刺激,引起观众和网民连连尖叫。
图为:火堆边“摆棕轿”闹元宵。中新网莆田2月5日电(叶秋云)火焰冉冉升起、熊熊燃烧,一群人围绕着火堆旋转,手中的“轿子”不停转动,锣鼓声时急、时缓……2月5日,一场传统民俗活动在福建省莆田市南门社区上演,现场呼声一片,非常热闹。
正月十六晚,莆田市城厢区凤凰山街道筱塘社区鼓声渐疾如骤雨,摆棕轿表演者两人一组,轮番冲入燃烧的火堆,不停转动棕轿,场面异常刺激。现场燃起的熊熊火焰、锣鼓声、呐喊声,交织成一个巨大的传统文化磁场,人群如潮水般在此汇聚。轿子为木片所制,轿顶饰棕叶,故名棕轿。
央视网消息:福建省莆田市的新春民俗活动从农历正月初三一直持续到二月初二,正月十五这一天是最隆重最欢腾的日子,当地元宵的重头戏纷纷精彩亮相。今天(2月5日)上午,莆田市的兴化府历史文化街区进行了一场元宵民俗展示活动,为众多游客呈现了一场民俗非遗文化盛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