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正非前不久说,今年华为最大的困难是国内没有公司可以生产出华为设计的芯片。如果不是美国卡了一下我们的脖子,我们还不知道中国的芯片问题这么大。两三年之前,很多人还在欢呼雀跃,说华为海思设计的麒麟芯片已经追上了世界顶级的水平。不过如今我们才发现,芯片行业的问题,根本不是这么简单。
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按钮,方便以后持续为您推送此类文章,同时也便于您进行讨论与分享,您的支持是我们坚持创作的动力~[送心]可能没听说过这个名字,但你绝对听过他的成果,被杨振宁亲口夸赞:“我见过最优秀的年轻物理学家之一”。这样的赞美从诺贝尔奖得主嘴里蹦出来,得多牛?
量子技术是近些年来的热门科技话题。中国在量子技术领域有很多举世瞩目的成就:发射了世界上第一颗量子科学实验卫星;量子通信技术领跑全世界;九章量子计算机的问世标志着中国在量子计算领域有着冲击世界第一的实力。量子世界是反常识的,也没有多少人接受过正规专业的《量子力学》课程学习。
封面新闻记者 欧阳宏宇“人工智能既然那么厉害,那么可以在芯片上‘复刻’人类器官吗?”“暗物质看不见摸不着,该怎么对其进行研究?”……近日,多位世界顶级科学家在成都分享了其关于基础科学的硬核新知与前沿突破。11月3日,第十二届腾讯科学WE大会在成都科幻馆举行。
杨振宁先生,这位101岁的科学巨擘,自2012年开始就坚决主张“暂停或缓建”大型粒子对撞机的建设。在科学界,这样的观点引发的争论从未停息。然而,这并非无的放矢,杨振宁先生从1972年就开始反对建造高能加速器,这在当时被看作是“标新立异,异于常人”的看法。
9月28日在杨振宁看来,关于科学发展的记录和介绍工作有很多方向。一个方向是要跟近代的科学发展紧密地、近距离地结合在一起。他认为近年来中国在这方面工作“限于笼统”,没有做进一步的分析。中国史学的人文传统太过深厚,延伸到民间就更糟糕,中国人有能力写好科技史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