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月十五闹元宵,正月十六游百病。登高望远促健康,新年生活节节高。”2月25日,农历正月十六,四川阆中古城的市民扶老携幼走出家门,踏青赏初春美景,登高为新年祈福,滕王阁、白塔山、锦屏山、状元洞等景区人流如织,熙熙攘攘,不少外地游客也慕名前来感受“游百病”这项非遗文化。
现场表演。 张晓东 摄中新网成都2月6日电(王爵 张晓东 袁天文)6日上午9点30分,四川省南充阆中市在滕王阁景区云锦园广场举行2023落下闳春节文化博览会闭幕式暨四川阆中正月十六“游百病”活动启动仪式。运动舞蹈、健身气功、动感自行车、传统武术等文艺表演,展示了运动的魅力和活力。
封面新闻 记者 苏定伟“小孩小孩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当这首熟悉的歌谣响起时,又将是一年腊月初八了! 1月18日,腊八节,万人共品腊八粥,看大戏、观非遗、品民俗……有着“春节文化之乡”之称的阆中古城开始过年啦!
正月十六“游百病”是民间传统的消疾苦、祈健康活动,人们走出家门,或走桥渡危,或登高望远,认为这样能祛病延年。今天,在南充、广元、巴中等地市民纷纷外出踏青登高,享受传统民俗“游百病”带来的身心愉悦。游百病是“中国春节文化之乡”阆中流传千年的民俗。
龙年大年初一,阆中古城张灯结彩,人流如潮。观赏舞龙舞狮表演,让春节老人赐个福,看“张飞巡城”……来自五湖四海的游客汇聚于此,在“中国春节文化之乡”——四川阆中感受年味十足的节日氛围。这是阆中古城大年初一举办的“春节老人赐福”活动。
连日来,在有着“春节文化之乡”美誉的四川阆中,随着一声“赐福了”,手持法杖、身着红色吉庆服装的“春节老人”出现在阆中古城里,游街串巷给人们送上新春的祝福,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这一幕便是阆中独有的“春节老人赐福”民俗活动。
来源:经济日报作为我国最为重要的传统佳节之一,春节历来是居民消费的旺季。近日,四川省阆中市张灯结彩,独具特色的民俗活动相继举行,阆中古城林立的美食铺子里,张飞牛肉、保宁蒸馍、手工香醋等地方特产吸引着八方游客,红火的节日经济效应在浓厚的佳节氛围中充分彰显。
1月18日,正值腊八节,随着阆中古城过大年暨2024落下闳春节文化活动的正式启动,阆中古城各街巷及张飞广场人头攒动、热闹非凡,民俗大联欢、非遗传承沉浸式体验,以及精彩纷呈的文艺演出,让参加活动的嘉宾,游客及当地市民目不暇接,体验到了阆中春节文化的独特魅力,提前感受到了迎面扑来的浓
王波 封面新闻记者 苏定伟“小孩小孩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12月30日(农历腊月初八),“阆中古城万人同品腊八粥”活动在古城核心街区拉开大幕。从每年的“腊八”开始,阆中就开始“过年”了,一直到正月十六“游百病”结束,整个春节长达39天。
来源:【天府融媒】12月4日,中国春节申遗成功。这一重大喜讯,迅速成了人们津津乐道的话题,加之临近年底,更激发出大家对于过年的种种讨论。过年你想去哪里?我想去阆中。浩荡的嘉陵江从北向南流,进入南充,润泽滋养的第一座城市便是阆中。山环水绕的阆中古城。
【来源:南充日报】春节老人赐福(资料图)。●南充市融媒体中心记者柴梓嫣/文梁洪源/图日前,“春节——中国人庆祝传统新年的社会实践”项目正式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意味着人类非遗项目再添中华文化瑰宝。
“二十三,糖瓜粘;二十四,扫房子……”新春将至,迎年、忙年的氛围越来越浓。街头巷尾飘荡欢快的旋律、挂起火红的灯笼;集市上,挂满摆满寓意吉祥的春联、栩栩如生的剪纸;返乡的游子脚步匆匆,奔赴团圆……神州大地,奏响新春序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