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北京10月22日电 (记者尹星云)日前,记者从北京市延庆区获悉,自2014年以来,北京市延庆区地下水位实现了显著回升,由当年的地下12.63米逐年攀升,年均抬升0.6米。截至2024年10月,延庆区地下水位已升至地下6.15米,累计回升6.
泉水复涌是地下水水位回升最直接的表现,南水北调水进京十年来,北京地下水得以“休养生息”。市水务部门抓准“良机”科学进行生态补水,同时大力开展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地下水水位连续9年回升。虽然正处冬季枯水期,门头沟区陈家庄村、密云区黑龙潭……多区传来好消息!泉水常年不断流!
永定河流域持续生态补水,地下水水位回升,门头沟妙峰山陈家庄泉复涌。本报记者 潘之望摄今年汛期,几场降雨过后,平谷区岳各庄用于监测地下水水位的监测井里,清澈的地下水从井口喷涌而出。如果在十年前,这一幕会被视作新闻,但现在,早已不是新鲜事。
来源:新华网 新华社北京12月27日电(记者田晨旭)2024年12月27日是“南水”进京十周年。10年来,北京已累计接收“南水”超106亿立方米,全市直接受益人口超1600万,首都水资源供需矛盾得到有效缓解。与此同时,全市平原区地下水位较2015年累计回升13.
今天是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通水进京十周年。“南水”的到来,改善了北京市的水资源分布状况,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全市水资源紧缺的局面,也成为水生态环境质量改善的有利条件之一。北京市水务局副局长刘松波介绍,“南水”进京10年,北京坚持“节喝存补”的原则,充分“存”蓄水源。
【这些暖心故事90】 光明日报记者 章正 董城 张景华北京昌平区兴寿镇的秦城村,出了件“奇事”——果园低洼处,树不用浇水了!50多岁的村党支部书记王德如把记者带到一处泉眼旁,笑着揭开了谜底:“瞅见这儿没?这口千年‘龙潭’,干涸20来年,这两年复涌了!果园浇水省了大事。
10月17日,水利部召开河湖复苏北京进展新闻发布会,水利部副部长王宝恩介绍说,近年来,水利部、北京市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加快推动河湖生态环境复苏,实施母亲河复苏行动,北京五大河流连续4年贯通入海,成为全国河湖复苏的缩影。
十年来,北京的水资源格局因为南水的到来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北京是如何用好每一滴南水的?从丹江口水库一路向北,南水要历经十五天才能到达北京,而南水到达北京之前大部分都是以地上明渠方式流经各地,那么进入北京后,南水的水质安全是如何保障的?
12月27日,记者从延庆区两会上获悉,2024年,延庆区优良水体占比高达100%,地下水位十年累计回升7.05米,新增有水河段长达30公里,白河堡水库水位达到599.13米,创下了自1983年建库以来的最高记录。
2024年12月12日是南水北调东中线工程开通十周年。当天上午,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发布会。(南方周末记者韩谦/图)“北京城区供水近八成是南水,天津主城区和雄安新建城区供水全部是南水。”2024年12月12日是南水北调东中线工程开通十周年。
来源:【人民网】人民网北京12月27日电 (记者李博)“我们将继续加大自备井置换,进一步推进城乡供水一体化,明年将新增约10万市民喝上‘南水’。”北京市水务局副局长刘松波在12月27日举行的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通水进京十周年新闻发布会上介绍。
北京五大河流已连续4年贯通入海,永定河有望实现连续2年全年全线有水。2018年以来,水利部、北京市组织实施向永定河、潮白河、北运河等生态补水,北京市河湖累计补水量104.2亿立方米。昨天,水利部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河湖复苏北京进展情况。地下水位累计回升13.
北京市门头沟陈家庄的两孔泉眼,此前一直是干涸的,直到2019年,这两个泉眼复涌。近两年,北京八大处著名的西山十二景之一“水谷流泉”,再现泉水叮咚的景象。干涸多年后,北京81处泉眼复涌!有水在流泉达到880个。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北京12月27日电(中青报· 中青网记者 张艺)水资源短缺、地下水超采等均是“大城市病”中的水问题,北京市水务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刘松波今天在北京市举办的发布会上介绍,10年来,北京水务部门坚持“节、喝、存、补”的原则,始终“节”字当先、做好“喝”字文章、充分“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