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誉为中国四大史家之一的钱穆先生,在他的专著《国史大纲》中,这样谈到“中国青年为什么要学本国历史”这一问题:钱穆先生认为,凡是一国之国民,而且自认为知识在水平线以上的,应该对本国以往历史略有所知,否则最多只算一有知识的人,而不能称之为有知识的国民。
深入学习“四史”特别是党史以来的每一天,我都被深深地震撼和感动着,百年党史上那些珍贵画面、那些或青春或苍老却无比坚毅的先烈身影和面庞,仿佛在无声地召唤着:一个人,尤其是当代青年,应当如此度过自己的一生。
腹有诗书气自华,最是书香能致远。为了大力加强法院文化建设,切实落实《金昌市中级人民法院关于打造学习型干警研究型团队书香机关的实施方案》,金昌中院将持续开展“荐书、读书、品书”活动,每周通过微信公众号推荐一本书籍,每天推送干警读书心得,“真正把读书学习当成一种生活态度、一种工作责任、一种精神追求”,自觉做到爱读书读好书善读书,进一步推动形成读经典、学理论、强素质、作表率的浓厚氛围。
厚厚的资政通鉴,几十卷本,里面记载了无数英雄豪杰、帝王将相的故事,如同璀璨星辰,照亮了历史的天空。然而,在这些耀眼的光芒背后,还有许多小人物,虽鲜为人知,却凭借着自身非凡的才能和独特的经历,在历史的画卷上留下了属于自己的独特印记。
《吕思勉国史通论》,吕思勉著,张耕华编,中华书局,2021年7月版,32.00元。继编定《吕思勉讲中国史》两年之后,张耕华先生又以《吕思勉国史通论》为题,精选吕先生的中国史评论,裒为一书,仍由中华书局出版。
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曾说,要了解我们党和国家事业的来龙去脉,汲取我们党和国家的历史经验,正确了解党和国家历史上的重大事件和重要人物。学习党史国史,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把党和国家各项事业继续推向前进的必修课。
《资治通鉴》是中国历史上重要的编年体史书,作者司马光以其深厚的历史知识和独特的见解,为后人提供了丰富的历史经验和教训。毛主席在阅读这部巨著时,不仅认真标注,还从中汲取了许多治国理政的智慧。这些标注和思考,不仅反映了毛主席对历史的深刻理解,也为后人提供了宝贵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