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老闫侃史编辑 | 老闫侃史声明:本文内容均引用权威资料结合个人观点进行撰写,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及截图,请知悉。生活在现代的我们,虽然也经常引用一些古人的经典话语,但有多少人其实是一知半解呢?比如说对于《论语》中的:“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我个人认为,汉字词汇意义丰富,博大精深,是它区别于英文的最主要特点。“比”的意思还有很多,比如六十四卦中就有“比卦”,卦象是“坤下坎上,地上有水,比”;再比如方言中常说的“别拿东西比着人”的“比”就是对着、朝向的意思,等等。还有一些与我们日常生活关系不大,我们平时用不上的,我就不
今天是1月1日,很多国家都称呼这一天为元旦。它代表新一年的开始,在人们心目中是个欢快的节日。有意思的是,在中国古代,“元旦”原本指的是现在的农历春节,还有“端日”、“元正”等称呼。而“春节”、“新年”以及“元旦”等名称和日期的确定,也经历了一个比较长的演变过程。
中华文明的起始是农耕文明,中华民族的先人们在漫长的劳动过程中,结合天气的变化、物候的特点,以及农事的安排,发明了历法。节气是指二十四个时节和气候,是中国古代历法的完善和补充,是劳动人民长期经验的积累成果和智慧的结晶。
一提到“比",大家就会想到“比"就是把两种或两种以上的事物,来区分它们的异同或高下。如:“对比",“比较”,“比赛",“攀比″等等。其实,这都是“比″常用义。‘比″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还有许多其他含义。如:“朋比为奸″。其中的“比″是“勾结"的意思。
小朋友,我们今天学习的字是“比”。“比”字读音为“bǐ”,声母是“b”,韵母是“i”,声调是第三声。“比”的本义是并列、并排的意思。就像两个人挨在一起站着,他们的位置是并列的关系。在古代的象形文字里,“比”字就像是两个并排的人。《说文》中提到“比,密也。二人为从,反从为比。
比,最早见于甲骨文 ,其本义是夫妇并肩匹合,引申为亲近、挨近、相连接、并列、勾结之意。观卦象:从内外卦的关系看,比卦由“下坤上坎”两个单卦构成,本卦下卦为坤,就是柔顺、顺服的意思,上卦为坎,就是风险、危险的意思,其呈现的便是“内柔顺,久生险,以土蓄水,适度相宜”的卦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