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言:什么时候当官的都想当教师了,再大的问题也会迎刃而解!这句话是莫言讲的,就是我国获得诺贝尔文化学奖的得主莫言说的,他为什么会说这样的话呢?前年,由北京的几家报刊牵头,发起了一场对现行语文教育的声讨,这场讨论极其激烈,引起了很多部门的注意。
儒雅的外表,完美结合了古典书生和欧美绅士范儿,一出场就倾倒众生,当年大家是这样描述他的。 1917年,在陈独秀的强烈要求下,胡适在《新青年》发表了著名的《文学改良刍议》,提出“在所有的文学里,皆用活的文字、用俗语、用白话!”
世界历史上,最杰出的六位文学大师,认识三个以上算你有见识?在人类文明的长河中,文学犹如一盏明灯,照亮了人类前行的道路。无数文学大师们以笔为剑,以墨为锋,在文学的殿堂中留下了不朽的篇章。他们通过文字,传递着智慧、情感与思想,成为了后世仰望的璀璨星辰。
在上世纪的现代作家中,与苏州有缘的不少,可以开列出一长串名单。施蛰存生于1905年,钱锺书生于1910年,杨绛先生生于1911年,除了出生年份相近,他们还有另一个共同点,就是他们都出生成长在吴语区的江南,早年又都在苏州生活或求学过。
古典小说的写作手法古代文人撰写小说无论是感情还是手法,都极为注重。林语堂在阅读红楼梦的时候曾这么说过:“从古至今的著名文章,全是由血泪铸就的,今天读之流泪,足以证明文章之伟大。”《红楼梦》的写作手法就颇有代表性,曹雪芹利用隐喻等各种手法,以人名暗示人物和事件的结局。
今年是意大利作家伊塔洛·卡尔维诺(Italo Calvino,1923-1985)诞辰百年。这位具有世界影响力的作家总是尝试用各种手法表现当代人的生活和心灵,他著有小说《分成两半的子爵》《树上的男爵》《不存在的骑士》《看不见的城市》等,深受当代中外作家推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