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网时刻新闻9月10日讯(通讯员 陈航)近日,长沙市第三医院心血管内科二病室团队成功完成一例冠状动脉-肺动脉瘘封堵术,实现继经导管主动脉瓣膜置换术(TAVR)、经皮房间隔缺损封堵术、经皮卵圆孔未闭封堵术等微创介入技术之后的又一突破。
10月9日,长沙市第一医院心血管内科一病区何仲春副主任带领团队,在医院多个科室的协助下成功为一例心梗合并室间隔穿孔、心源性休克的患者进行了微创室间隔穿孔封堵术。据了解,这也是该院首次开展微创室间隔穿孔封堵术。
儿童患者的心脏里多了个窟窿,要如何“修补”?近日,福建省儿童医院在福建省率先实施儿童全降解室间隔缺损封堵术,为治疗此类先天性心脏病带来重大突破。接受手术的女童小安(化名),年仅1岁6个月,患有室间隔缺损,即心脏左心室和右心室之间的“墙壁”上有个直径约0.
本节目将于河南广播电视台都市频道3月19日 17:10 播出河南广播电视台电视剧频道3月19日 7:50 播出导 视导视:室间隔缺损是一种新生儿经常出现的先天性心脏疾病,虽然发病率并不是特别高,但是一旦患病,如果不及时的进行手术治疗的话,将会危及到孩子的健康,那么患了室间隔缺损该
来源:【昆明日报-掌上春城】掌上春城讯日前,昆明市儿童医院心血管内科成功完成1例超声引导下经皮房间隔缺损封堵术。截至目前,该院已为超320名先心病患儿完成心脏超声监测下微创封堵手术治疗。这名6岁患儿小杨房间隔缺损,缺损孔径达到手术指征。
近日,56岁的孟女士因反复胸闷,心悸不适,活动耐量下降辗转来到滨州市中心医院胸心外科就诊,被诊断为巨大房间隔缺损,但因房缺的位置不好及缺损大,曾被建议外科开胸手术,但在陈晓军主任的详细评估后与患者及家属充分沟通,认为行小切口微创封堵的成功性很大。
植入患者体内,修补心脏缺损,一年后被人体吸收,没有任何异物残留,全降解封堵器的出现,让先心病介入封堵手术迈入崭新时代。近日,郑女士3岁的女儿可可,在武汉亚洲心脏病医院成功实施了全降解封堵器植入手术,顺利封堵心脏“漏洞”。
中新网上海10月9日电 (陈静 陈霞琼 肖鑫)因房颤导致脑梗住院的周先生又被发现“卵圆孔未闭”。记者9日获悉,上海专家创新为该位70岁患者实施“房颤消融+左心耳封堵”一站式心脏介入手术:在成功控制房颤的同时,闭合了血栓发生的根源——左心耳,这为房颤治疗开启“双保险”。
极目新闻记者 刘迅通讯员 吕惠 宋蒙植入体内修补心脏缺损,一年后可被人体吸收,不留异物残留,全降解封堵器的出现,让先心病介入封堵手术进入新时代。日前,3岁女童在武汉亚洲心脏病医院手术植入一枚全降解封堵器,堵住心脏的“漏洞”。一年后,这枚封堵器将降解为水和二氧化碳排出体外。
无痕补心!青岛首例可降解卵圆孔未闭封堵器植入术在市立医院完成记者 刁明杰2月4日,青岛市市立医院心脏电生理中心李宾公主任团队成功完成青岛市首例生物可降解卵圆孔未闭封堵器封堵术,这也是胶东地区术者首次独立完成此项技术,标志着医院先天性心脏病介入封堵术达到新高度。
本周,一位13岁患有房间隔缺损的患儿,顺利在上海市儿童医院心脏中心植入沪上首例房间隔缺损可降解封堵器,患儿术后第二天就恢复了自由活动,目前恢复良好,已于11月29日顺利出院。记者了解到,房间隔缺损是最常见的先天性心脏病,也是最常见的儿童结构畸形之一。
卵圆孔通常会在婴儿期闭合,但也有约1/4的人会存在卵圆孔未闭,通常没有症状,很少人需要进行治疗。相关统计数据显示,2020年全国只开展了约6000余例PFO封堵术,到了2023年这一数字突破6万,首次超越房间隔缺损封堵,位居所有常见结构性心脏问题封堵治疗之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