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天下午,由中央网信办网络传播局、中国新闻社联合主办,中国新闻网承办的网上内容建设论坛举行。围绕“讲好中国故事,助力网络文明”主题,与会嘉宾从中国叙事的“破”与“立”、中国故事的“根”与“魂”、中国发展的“时”与“势”三方面深入探讨新形势下如何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塑造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
中青报·中青网见习记者 赵婷婷“在大多数人的印象里,Z世代创业者或反应迟钝,或离经叛道。他们懒惰,对一切都提不起兴趣。”25岁的创业者查鲁·托马斯告诉美国《华尔街日报》,她计划与投资者在共进早餐时探讨“与年轻人创业相关的问题”,为年轻一代“正名”。
在“二次元”的世界里,如此高价格的“定制产品”,已成一些年轻人甚至未成年人争相追逐的对象。新华每日电讯记者调查发现,在年轻人中风靡的“设圈”“绘圈”“娃圈”,“名人效应”“逐利冲动”和“饥饿营销”等套路交织,天价商品吸引了一些人冲动消费、盲目消费甚至借贷消费。
每天学点心理学之第二十七天:刻板效应,别让固有认知害了你,远离有色眼镜我们常常在抖音上会看到南北方差异的视频,比如北方人买菜都是成袋成袋的买,比较豪爽;电视里看到杜玉明、刘奕君、王劲松等演员我们就会认为是反派。这种以偏概全、人云亦云的事情就会在我们的头脑中形成一种固定形象。
混迹“设圈”,是一部分年轻人乃至未成年人所追捧的时尚。不论是此前花32万在“设圈”拍卖中竞得一套人设图的两名高三学生,还是频频登上新闻的未成年人大额网络打赏案件,都暴露出了现有交易监管机制在未成年人权益保护方面的漏洞。
作者:涂慧峰(南昌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博士研究生)来源:《青年记者》2024年第11期导 读:本文主要探究在智媒时代,定制化网络信息服务呈现怎样的特征?其信息过滤机制是怎样的?又会对个人和社会产生怎样的现实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