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家医院的领导班子成员,除了书记、院长、副书记、副院长,还会设有一个至多个院长助理。作为医院管理团队的核心成员,院长助理和普通中层干部虽然在级别上属于同一层次,但在角色定位和工作职责上却有着明显的区别。
学校里的中层管理者是特殊的一群人,他们扮演着多重角色,也就承受着不一般的压力。他们作为学校战略执行者的地位,除了要履行上传下达的管理职能外,还要不遗余力地落实组织计划,激励员工执行,“领会上头、教会下头、摆平外头”,对基层进行规范化、具体化管理。
学校实行学校党支部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校长全面负责学校的教育教学各项工作,若学校学生多,班级多,教职工人数多,学校有时设1—3名副校长,有时设校长助理,无论是副校长还是校长助理,都是分担学校校长的某些具体工作,对校长负责,他们也是学校领导人员的。
暑假期间,有幸作为评委,全程参加了某学校校长助理、教务主任、年级长、教研组长述职、竞聘会,整体印象是:有些中层有热情、有干劲,但职责定位模糊,时有错位、缺位现象,同时私下与年级长、教研组长私聊,因工作量、待遇他们积极性不高,为此,特撰写校长助理、年级长、教务主任、教研组长职责定位、工作量核定、待遇思考一文,与同行分享交流。
如今学校工作千头万绪,责任重,压力大,从学校校长、副校长到中层干部,每个人肩上都承担着各种事务。中层干部首先是业务人,然后才是管理者,所以,学校中层干部一定要在一线承担相关学科的教学任务,而且,课堂样态必须要符合新课标的标准,要与学校的课改目标高度契合,让你的课堂有看点,有亮点,还要有生长点。
学校和企业、公司一样,除了基层的员工,同时也有中层管理以及高层。一般而言,中层包括了教研组长、办公室主任、后勤主任等等,高层就是学校的校长、校长助理以及副校长、特级教师。那么,刚入职的教师是如何直接进入中层管理级别的呢?
中层是学校这座教育大厦的“四梁八柱”,强化中层力量,是学校从火车头模式走向动车组模式的根本动因。最近,第八届“学校中层领导力峰会”围绕四大核心领导力、20个行动建议,梳理新时代中层管理的目标、思路、结构、工具支架、重点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