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0日,在上海一趟地铁上,两位老人要求一名乘客让座,被拒后不停骂其是外地人和郊区人。一上海本地大哥站出来怒怼两老人:“外地人过来,人家是过来建设上海,人家也是辛辛苦苦上班,大家都一样,人人平等,不要道德绑架人家,人家凭什么要给你们让座。”
上海的婚恋现象中,有一道很奇特的风景线,那就是上海人和外地人之间互相鄙视,不是100%,但比较普遍。我既是外地人,又生活在上海多年,也算半个本地人。所以我的朋友,有土生土长的上海本地人,也有来上海打拼多年的外地人,以及子女在上海的外地人。
看看几个大城市对外地人的称呼,真叫人目瞪口呆!社会文明发展到今天,本来该最具有包容性的大城市,却有不少人对外来人员充满歧视、甚至于敌视,这种情况不仅在大城市存在,而且还在向二三四线城市漫延。中国社会,随着这多年的发展,整体水平有了提升,但区域差异似乎也越来越大。
什么分菜只给本地人不给外地人或者本地人分的多外地人分得少,再加上这期间网上又有一段上海本地人恶意辱骂外地人是外地狗的视频,一些列的事发更是火上浇油,于是网上的舆论炸开了锅,甚至更多的网友开始扒出之前上海本地人排斥外地人的是视频,用来更加实锤上海人的排外。
首先上海人,是指首先拥有上海户籍,出生地是上海市中心,一般大家都在讲的浦西,如黄浦区、徐汇区、卢湾区(黄埔区)、静安区、长宁区、杨浦区、虹口区、普陀区、闸北区(静安区),身份证都是310开头的,多数居住在市中心地段,家里基本上都有个2,3套房子,还有许多拆二代,这个群体综合经济能
作为一个在上海生活近三十年的外地人哦,在20多年前,我还在上海念小学、初中的时候,的确会听到很多上海人一口一个外地人,一口一个乡下人的音调,包括我的某些老师也是这么对待外地学生的,那个时候的确会感到自卑或者生气,现如今已经过了20多个年头,作者身边不乏很多的上海本地朋友,但是他们都很善良,从来没有因为我是外地人而排挤,偏见之类,他们很愿意和外地的,素质高的人成为朋友。
上海街头再现地域歧视事件!一名外地男子因倒车与本地女子发生纠纷,遭到长达10多分钟的辱骂。女子不仅用上海话喊"你个乡下外地人来上海干嘛?",还不断爆粗口。即使警察到场,她仍毫无收敛。知情人透露,被骂男子是安徽人,一直保持克制。
许多北方人初来上海时,多少是带着些偏见的。听说上海人眼高于顶,看外地人都是“乡毋宁”。上海在地理上更靠近苏州,方言腔调上也自然受到苏州话影响,另有一些吴语区的通用语如侬,伊,勿,弗,辰光,哪能等等,带着古文的雅致韵味,也在上海话中得以保留,并且活跃至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