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及《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规划纲要(2021-2035年)》《关于推进实施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的意见》等重要文件精神,中国仪器仪表学会将在全国科技活动周期间,联合地方科协组织“科学仪器服务民生”系列活动,以“感知自然,从二十四节气到现代气象仪器”主题开展科普讲座
11月1日,艺术家薛松个展“中国DNA:薛松2020”在上海宝龙美术馆开幕。此次展览呈现了薛松在疫情期间的作品,包括由100幅作品拼成的《龙图腾》等“文字”、“山水”系列等。此外,此次展览还展现了其最新的“法自然”系列。薛松表示,在自然中寻找灵感,这样的作品是抽象的,但也是有依据的,不是纯粹的那种抽象,“这也正应对着古人所说的‘师法自然’。”
封面新闻记者 张杰 实习生 刘珈汐徐霞客游历期间写成的《徐霞客游记》,以优美文字对山河风光的描述,在地理和文学上都有重要价值,终流芳千古。近日,由知名专业地理科普机构“星球研究所”耗时一千多个日夜打造的新作《中国少年地理》(全7册),由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联合博集天卷正式出版。
一部自然类纪录片自今年初开播以来,有关话题先后九次登上微博核心热度榜单,话题阅读总量超五亿,获得了积极热烈的社会反响。六集纪录片《自然的力量·大地生灵》今年初在央视纪录频道播出,随后在央视频等平台上线、发酵。
来源:【交汇点新闻客户端】这个暑期,江苏省内不少科技馆迎来客流高峰期。8月20日一大早,南京科技馆门口就排起了长龙,当天2万张门票基本约满。随着全社会对科技发展的日益关注,对科技馆的科普需求也不断增强。
近日,华南国家植物园工程师李文艳所著,植物学家王瑛、吴兴、陈忠毅等联袂审稿、作序推荐,广东科技出版社出版的自然教育科普图书《华南国家植物园自然观察笔记》,带着严谨而生动的科学知识、清新的治愈气息和脱俗的设计感,与广大读者温暖相遇。《华南国家植物园自然观察笔记》在南国书香节上发布。
B站有逾百万粉丝的星球研究所,在第二届岳麓书会上带给大家的新书是一套为青少年量身打造的《少年中国地理》。“全套分为七册,有讲山川的,有讲生物的,有讲各个地域的文化的,基本上把中国地理的各个方面都覆盖了。”星球研究所所长耿华军说。
——从马克思到威廉·莱斯。从马克思到马尔库塞再到威廉·莱斯,我们看到了“自然”概念在马克思主义生态思想中的“延异”,“自然”意义的散播在交织、耦合、碰撞、疏离中实际切近了“自然”的本原,为在生态文明时代正确评价马克思主义的生态立场奠定了基础。
中国,拥有悠久历史和灿烂文明,这片古老土地上,黄图就像是一段史诗般的故事,见证了千年沧桑,承载着中华大地的记忆。社稷坛五色土中的黄土,宛如黄帝统治天下的象征,由掌管四方的土神辅佐。黄土,又被黄壤,是分布于中国北方大地的一种独特土壤,如黄土高原、陕甘宁边区等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