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谓季氏1:“八佾舞于庭2,是可忍也3,孰不可忍也?”2八佾:古代奏乐舞蹈,每行八人,称为一佾。春秋末期,奴隶制社会处于土崩瓦解、礼崩乐坏的过程中,违犯周礼、犯上作乱的事情不断发生,这是封建制代替奴隶制过程中的必然表现。
提要:为了通过审核,个别字义作了调整,有些篇幅较大的进行了分段处理。论语(原文直译)【原文】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译文】孔子说:为学而时常温习,不也是常说吗?有朋友自远方来,不也是很快乐吗?人不知我而不愠色,不也是君子吗?
我们从小对孔子周游列国的故事耳熟能详。孔子“一路颠沛”,用了十四年的时光,走遍十多个大国小邦,几乎经受了人生的所有考验——挫折、落寞、困顿、孤独、诱惑、追杀、牢狱、疾病、饥饿、失败、死亡,但依然不肯放弃自己的信念。这是他的成圣之路。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一晃,又是一年清明节。按照传统习俗,我们会带上祭品,到逝去的亲人的坟头,烧香、烧纸钱,点上蜡烛,并为坟墓清除杂草,添加一把新土。春秋时,孔子外出,看到有人主持祭祀仪式,一开始就端上酒,仪式逐渐变得隆重,但是孔子很快就厌恶了,准备离开。
但是,孔子所看到的是,鲁国国君在刚开始举行祭礼时,还有一些庄重,等进行完献酒这个程序之后,君臣就都懈怠下来了,尽管仪式仍然在进行中,但从国君的动作和情绪以及大臣们的表情、姿态来看,内心已经没有了恭敬、虔诚、庄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