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后的北京,静谧而神秘,仿佛披上了一袭柔和的轻纱,展现出温婉宁静的一面。陈佩斯漫步在湿润的胡同,石板路上光影交错,雨珠点缀其间,如星辰落入凡间,为古巷添了几分雅致。空气中弥漫着清新芬芳,那是雨后独有的气息,让人心旷神怡,忘却尘嚣。
“三猫胡同”是一家集买手、潮玩与休闲为一体的瓷器小店。店内不仅有来自全球各地的家居瓷器,还有精美的装饰摆件与潮流饰品。特别适合各年龄段的人前去购买、拍照打卡。店内一角说是小店,但进入店内你会发现这里远比你想象中的大。
一场夏雨过后,阳光重新照耀在这座古老而现代交织的城市——北京。雨后的北京,宛如一幅清新脱俗的画卷,将繁华与宁静完美融合,给人以无尽的治愈。漫步在雨后的街头,空气中弥漫着泥土的芳香,那是大自然赠予我们的礼物。此时,阳光穿过云层,洒在湿漉漉的地面上,映出一道道金色的光芒。
胡同,是北京的文化特色,也是老北京城的根,想要了解这座历史悠久的京城,就从北京胡同开始。北京城里独有的烟火,就藏在这些胡同里,最低调的京味胡同,每一条胡同里都有讲不完的故事,满是岁月的青砖古瓦,保留着老北京的痕迹,体会老北京的味道和市井气息,超赞!
“洋得冒尖儿,土得掉渣儿”是老北京形容天桥时的一句俗语,意思是说这里有从高雅到民间各式各样的文化,五行八作、什样杂耍汇聚,是天桥独特的文化基因。这里,自清末到民国,一直是许多文化名人和民间艺人的聚集地,是老北京的文化名片。
北京东城地界儿有许多小胡同,灰墙土瓦、静谧幽深,其中一条有700多年历史的胡同正名为“成贤街”,京城百姓都习惯称之为“国子监街”。其盛名源自街上那座始建于元朝的古代最高学府国子监,曾经鸿儒学子出入的圣地,如今成为人们领略古都风华、传承国学经典的文化热土。
人民网雅加达7月4日电 (记者李培松)6月30日,为期10天的“汉语桥”东盟(印尼)中学生汉语文化夏令营圆满结营,印度尼西亚罗肯中学的24名中学生参与此次夏令营活动。活动由中外语言交流合作中心主办,南昌大学和印尼哈山努丁大学孔子学院承办。
来源:【人民网】“大戏东望·2023全国话剧展演季”之“全城有戏”系列活动近期开启。活动期间,“戏剧体验官”带领大家一起参与打卡了77文创园、南阳共享际、颜料会馆、大华城市表演艺术中心等东城戏剧地标,开启一场沉浸多元的戏剧文化体验。
本报记者 施 芳北海公园东门附近一条胡同内,大红灯笼高挂,营造出喜庆节日氛围。 宋家儒摄(影像中国)史家胡同博物馆展出的胡同沙盘。 苏卫忠摄(影像中国) 图表数据来源:北京市城管委青云胡同23—29号院内部新旧材料共生的巷道。 夏 至摄(人民视觉)改造后的烂缦胡同一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