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曾子(公元前505~公元前432)姓曾,名参,字子舆,春秋末年鲁国南武城(今山东嘉祥)人,儒家主要代表人物之一,与孔子、孟子、颜子(颜回)、子思一起被称为“五大圣人”。《曾子圣迹图》介绍了曾子降生、出薪于野、雪阻操琴、之楚拜师、君子之学、美食孝亲等著名的生平事迹。
【成语名字】: 格物致知【成语拼音】: gé wù zhì zhī【成语释义】: 格:推究。致:求得。推究事物原理,从而获得知识。【成语出处】: 《礼记·大学》:“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成语用法】: 该成语结构为连动式;在句中作谓语;指研究事物原理而获得知识。
4月24日是我国第八个“中国航天日”,以“格物致知 叩问苍穹”为主题,意在勉励广大航天人继续秉承“两弹一星”精神、载人航天精神、探月精神和新时代北斗精神,怀着探索未知的决心,加快航天强国建设,积极构建外空领域人类命运共同体,倡导广大公众特别是青少年,行而致知、知而促行,不断探索宇宙奥秘。
为什么突然阅读这本书,缘起于今天的一个梦,好像在梦中的时候,自己似乎在写什么东西,写得出神,似乎知道自己在做梦,但是又害怕醒来,知道醒来后梦就会消失得无迹可寻,但梦终归会醒,但好像不是无迹可寻,我开始拿笔去记录,但是远远没有梦中那般流畅,似乎在梦中的那个我好像是在某个人的描述执笔记述而已,在醒来后我勉力的记述,虽然没有完成,但我写到了《梦的解析》《周公解梦》等等释梦方面的有关著作,不由得停下了写字,由此来找寻《梦的解析》这本书,好像这本书在指引着我前行,但我又不知道为什么突然写下现在的这段文字,是怕这依旧只是个梦吗?
“格物致知”源自《礼记·大学》:“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朱熹撰《四书章句集注-大学章句》认为:“所谓致知在格物者,言欲致吾之知,在即物而穷其理也。”关于对格物致知的理解,朱熹与其弟子有一段对话。
格物致知与经营境界胡正森格物致知是中国古代儒家思想中的一个重要概念,王阳明进一步将《大学》的格物论诠释为“致良知”,认为格物的过程就是正心的过程,致知就是致良知,就是为善去恶,体认、扩充、践行良知,绽放人性的良知光辉,这对当今世界、当下人们仍有非常重要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