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我国首个工厂化海水制氢科研项目在青岛建成。项目采用海水直接制氢与绿电制氢相结合的方式,每小时可生产绿氢20立方米,既为沿海地区消纳可再生绿电生产绿氢探索新方案,也为资源化利用高含盐工业废水提供新路径。
我国首个工厂化海水制氢项目在青岛建成由青岛炼化和中石化大连院共同开发建设,探索海水直接电解产绿氢青岛日报社/观海新闻讯 记者从中国石化青岛炼油化工有限责任公司获悉,13日,我国首个工厂化海水直接制氢科研项目在青岛炼化氢能“产研加”示范园内建成试运行,所产氢气并入公司管网系统,用于
“海水能够不经淡化直接转换成氢能吗?”在2022年11月30日之前,这个问题的答案是否定的。那天,中国工程院谢和平院士团队在《Nature》正刊上发表海水制氢原创性成果,向全球发出了“能”的理论声音。“东福一号”在福清兴化湾制备氢气。
中国发展网讯 1月20日,中国工程院院士,深地工程智能建造与健康运维全国重点实验室主任,深圳大学深地科学与绿色能源研究院院长谢和平带队赴广东南沙考察东福研究院、东方重机建设的“谢和平院士团队-东方电气”海水无淡化直接电解制氢规模化研发陆地试验基地,开展现场工作调研。
中国发展网讯 7月18日0点43分,谢和平院士团队与东方电气联合开展的10Nm3/h海水无淡化直接电解制氢样机试运行顺利突破240小时。试运行期间,样机运行参数稳定,氢气产量达到额定值,系统设计架构通过了运行检验。
中国发展网讯 6月21日,谢和平院士团队以深圳大学与四川大学为共同第一单位,东方电气为协作单位在Nature Communications上发表了题为“In-situ direct seawater electrolysis using floating platform in
来源:人民网 已入初冬,福建省漳州市东山县依然被些许暑热“拿捏”。万里晴空之下,俯瞰蔚蓝海面,成千上万片泛着金属光泽的“小格子”在该县杏陈镇、前楼镇海域整齐地排列。该地区年平均日照时间为2204小时,太阳能资源丰富,但周边风力大、浪涌高,年平均风速每秒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