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经编辑:杜宇北京时间12月6日凌晨,OpenAI举行了“12天12场直播”活动的首秀,如预期一样带来了推理大模型o1的满血版本和进阶模式,以及每月收费高达200美元(约合人民币1450元)的ChatGPT Pro订阅服务。
每经记者:郑雨航 每经实习记者:岳楚鹏 每经编辑:兰素英据The Information当地时间9月5日报道, OpenAI正在考虑为下一代大语言模型(Strawberry和Orion,中文代号分别为草莓和猎户座)设定更高价格的订阅等级。
来源:环球时报 【环球时报报道 记者 赵觉珵】特斯拉创始人埃隆·马斯克11日晚宣布,将在本周开源其公司的生成式人工智能(AI)产品——Grok。近期,马斯克正与开发ChatGPT的OpenAI公司展开激烈争辩,矛盾的核心在于OpenAI是否应将其产品开源。
AI(人工智能)芯片巨头OpenAI或在新的大模型项目上遭遇了罕见挫折。当地时间10月17日,据外媒报道,由于新的AI模型运行效率低于预期,OpenAI在今年年中叫停了代号名为Arrakis的大模型的开发。
这篇文章里,作者做了一次综合的价格对比分析,或许可以为关注大模型使用费用的小伙伴们提供一些帮助。在满足项目调研要求的过程中,我们专注于国内主流人工智能模型的费用情况,实施了一次综合的价格对比分析,旨在为您的决策提供有力依据。
今日(5月14日)凌晨,OpenAI在线上举办了“春季更新”活动,活动中发布了新旗舰模型“GPT-4o”,“可以实时对音频、视觉和文本进行推理”。这是自年初“文生视频模型”Sora后,再一次重磅更新。据介绍,新模型使ChatGPT能够处理50种不同的语言,同时提高了速度和质量。
想站稳脚跟,不能走捷径。在大模型“撞墙论”不绝于耳的当下,行业比任何时候都更为迫切地渴求探索、渴求创新。步入2025年这短短一个月之内,全球大模型玩家仿佛集体“冲业绩”,OpenAI、谷歌、DeepSeek等玩家密集发布了一系列新品。
3月15日凌晨,OpenAI正式发布了大家期待已久的GPT-4,很快就在中外科技圈刷屏了。这款新的AI大模型确实拿出了一些新东西,不但理解能力、可靠性、输入处理长度上都有显著提高,还有一个重大进化——拥有了多模态的能力,简单说就是不仅能看懂文字,也能看懂图片了。
从2023年2月20日“国内第一个对话式大型语言模型”MOSS发布,到4月21日该模型正式开源,两个月间,多家中国企业和研究机构以加速度扎堆冲入被ChatGPT轰炸出来的AI大模型赛道。在梳理这些大模型所试图呈现的特点之后,我们该如何看待这种趋势?·如何判断各家大模型的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