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是我国封建专制统治的顶峰,普天之下莫非王土,所有人哪怕是皇帝的亲大爷、亲叔叔、亲娘舅,见到皇帝都要行三跪九叩的大礼。但是,有清一代,确实有的人不用给皇帝下跪,他们是谁呢?下面我们来梳理一下:首先,就是太上皇,皇太后和太皇太后。他们都是皇帝父系一脉的直系长辈和配偶。
等盖好印后,胡惟德捧起清帝退位诏书,大声念道:"朕钦奉隆裕皇太后懿旨,前因民军起事,各省响应,九夏沸腾,生灵涂炭,特命袁世凯遴员与民军讨论大局,议开国会,公决政体。两月以来,尚无确当办法,南北暌隔,彼此相持,高辍于途,士露于野。以国体一日不决,故民生一日不安,今全国人民心理多倾向
俗话说的好“人有三急”,那在皇帝早朝时候有人内急可怎么办呢?在古代,大臣们每天早晨天未亮就要守在午门外等着皇帝“开会”了,这就是我们所说的早朝。在明朝时期,大臣们大概在北京时间凌晨3点就出现在宫外等着皇帝开会了。是不是感觉凌晨三点很晚?
这首诗描写的是唐朝大官们上早朝的情形:天还没亮的时候,官员们走在京城长长的路上,宫门外千条垂柳,建章宫外黄莺鸣转,穿着朝服的官员肃静无声,走在白玉的台阶上,只能听见随身佩带的剑和饰物的声音,身上那是衣冠端正,还有两边香炉散发出来的香味,大家享受皇帝的恩典,所以更是要天天好好的侍奉皇上。
近年来,清宫剧收视劲爆,许多人往往被电视剧所描绘的早朝场景所误导,认为清廷只要是早朝,便是:景阳钟鸣,净鞭三响,文武百官,金銮殿内,三跪九叩,高呼万岁……其实,清朝只有在举行大典,比如登极、做寿、出师、祝捷等,皇上才会在金銮殿——太和殿升殿,接受百官朝觐。
“夫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历史的镜子》是著名历史学家、明史专家吴晗的代表作,而人民文学出版社最新出版的《历史的镜子》,按政治篇、军事篇、经济篇、文化篇、人物篇依次分为五辑,故称增补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