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过,周瑜临终前却告知孙权一句话,结果孙权没听12年后终成大祸。在《三国演义》中,周瑜在南郡之战中被曹仁大军的毒箭射伤,虽然没有当场身死道消,但毒素并不能马上清除,需要静静休息一百天,而且不可动怒才能慢慢痊愈。
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按钮,方便以后第一时间为您推送新的文章,同时也便于您进行讨论与分享,您的支持是我坚持创作的动力~文|妍妍编辑|妍妍《——【·前言·】——》在三国风云变幻的时代,周瑜是东吴的中流砥柱,他的智慧与才能让孙权倚重不已。然而,天妒英才,周瑜英年早逝。
在阅读此文前,麻烦各位看官点击一下“关注”,方便以后持续为您推送此类文章,您的支持是小编坚持创作的动力。文丨贺绪云编辑丨贺绪云前言乱世出英雄,在东汉末年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出现了如张飞、关羽等著名武将。
声明:本文内容均引用网络资料结合个人观点进行撰写,请悉知。风云诡谲的三国时代,一句临终遗言可能改变一个王朝的命运。周瑜在弥留之际,对孙权说了一句令人毛骨悚然的话“此人不除,东吴必危!”乱世江湖,英雄如云。东吴屹立于长江之畔,周瑜这样的军事奇才支撑着这个年轻的政权。
《三国演义》中周瑜是最被忽略的一个人,也是最悲情的一个人,一句“既生瑜,何生亮”道尽了周瑜的心声和性格。但是周瑜真的就是这样一个心胸狭窄,气量不足的人吗?非也!只不过作者为了抬高诸葛亮,而刻意抹黑了周瑜。
说起历史上群雄并起、中原逐鹿的时期,一定逃不过三国鼎立的魏晋南北朝时期,此时的魏蜀吴三家争夺天下大权,将中原腹地分为了平平整整的三块。曾有人说过,在风云变幻的三国时期,有两人最为聪颖,若天下智力有十斗,那么诸葛亮占四斗,周瑜占四斗,剩余的天下人共分两斗。
三国时期,周瑜是东吴顶梁柱,尤其是在孙策死后,孙权还年幼的时候,东吴主要靠周瑜一人支撑。他在去世的时候,念念不忘的仍然是东吴的前途命运,并对孙权这样嘱托道:“方今曹公在北,疆埸未静,刘备寄寓,有似养虎,天下之事,未知终始,此朝士旰食之秋,至尊垂虑之日也。”
周瑜临终大喊8字,不除掉他东吴必危,奈何孙权没听死后果然应验。由于《三国演义》是以蜀汉为主线来讲述的,赤壁之战给了刘备方面不少的功劳,其实在正史上,刘备方面的功劳很小,大部分都是东吴方面的功劳,尤其是周瑜的功劳。
周瑜,这个被忽略又悲情的人物,在《三国演义》中似乎总是带着一丝遗憾和不公平。他的才华并不亚于诸葛亮,早年时就已崭露头角,帮助孙策平定江东,成为江东大都督。赤壁之战是周瑜最为人称道的一战,然而却常常因为诸葛亮的光芒而黯然无光。
周瑜,一生中都在和诸葛亮较量,想要除掉诸葛亮,但是棋逊一筹,总是输给诸葛亮,以至于周瑜临死前曾仰天长叹:“既生瑜,何生亮”。不过,周瑜最想除掉之人,不是诸葛亮,而是刘备,他才是对江东威胁最大之人。周瑜临死前曾交待孙权,务必要除掉刘备,可惜孙权没听。刘备,是汉朝皇室之后。
但其实历史上的孙权,不提军事,在政治、外交方面还是一流水平的。小编近来读到《三国志》中一段周瑜建议孙权西取益州的建议,其中内容突然让我对孙权和周瑜的关系产生了很深的兴趣,我突然发现孙权对周瑜不仅仅是依赖,还有一丝丝忌惮,而且周瑜似乎也感受到了孙权这份忌惮。